第6章 《道门科范秘要》,核心仪轨授受(2/2)
“晚辈明白了。”叶法善指着那些步骤说明,“这仪轨就像一串‘密码’,只有按顺序输入,一步不差,才能打开与天地沟通的‘门’。就像长安城门的钥匙,齿牙对不上,门就打不开。”
“密码?”王道宗虽不懂这词的意思,却瞬间领会了其中的含义,他点了点头,眼中露出赞许,“说得好!当年默西亚那波斯佬,总嘲笑我们科仪‘繁琐无用’,说他们只需要对着十字架祈祷就行。他哪里知道,这繁琐里藏着多少代道士的心血——每一个动作,都是为了让灵力运行更顺畅;每一句咒语,都是为了让心神更专注;每一件法器,都是为了放大灵力的‘频率’。就像织布,一根线看着不起眼,织成布才有用,少了一根,布就可能破个洞。”
接下来的十日,叶法善便在藏经阁中层研习《道门科范秘要》。王道宗每日辰时准时到来,亲自讲解,从“开度亡魂仪”到“谢罪解厄仪”,从法器的摆放禁忌(比如桃木剑不能对着西方,铜镜必须正对坛中央)到咒语的发音诀窍(比如“急急如律令”的“令”字要念得短促有力),无一不细,甚至亲自示范如何迈“禹步”,如何持玉简,如何摇铃。
叶法善则用现代思维梳理其中的逻辑,将每一套仪轨拆解成“目的-步骤-原理”三部分:
——净坛时洒“甘露水”,看似是洒向四方的祈福动作,实则是用桃木枝蘸着艾草水清洁场地。从现代卫生学来看,艾草水有消毒杀菌的作用;从灵力原理来讲,桃木和艾草都属阳,能驱散阴邪之气,一举两得。
——跪拜时的“三跪九叩”,并非单纯的敬畏姿态。通过身体的屈伸,能引导气血在任督二脉流转:弯腰时气沉丹田,起身时气冲泥丸,配合呼吸调节(吸气时叩首,呼气时起身),能快速平复心神,类似现代瑜伽的呼吸法,只是古人用“敬神”的形式包装了起来。
——咒语末尾的“急急如律令”,“令”字发音短促有力,能瞬间提升喉咙和胸腔的振动频率,进而带动灵力的“频率”升高,达到“号令”天地灵气的效果,这其实是声学共振原理的应用。
这日午后,叶法善在藏经阁的空地上演练“禳灾祈福仪”。他手持玉简,按图中的步法绕着想象中的法坛而行。起初还磕磕绊绊,好几次走错了方位,把“离位”当成了“巽位”,引得王道宗在一旁摇头:“错了错了,离位属火,在正南,你走到东南去了,那是巽位,属风,风助火,你这一步错了,后面的灵力就会乱。”
叶法善停下来,额上已见汗。他看着图中的步法,忽然灵机一动,拿出纸笔,将八卦方位换算成数学坐标:乾位(西北)记为(1,1),坤位(西南)记为(1,3),离位(正南)记为(2,4)……然后将步法拆解为“从乾位进三步到离位,再从离位退半步到坤位”。这样一来,复杂的方位顿时变得清晰明了。
再次演练时,他不再死记八卦名称,而是按坐标行走,果然流畅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