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设坛讲道,述“自然”之理(2/2)
“说得好!”台下有人喊,“把我们的东西还回来!”
“对!还我们的血汗钱!”
叶法善抬手往下按了按,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东西能要回来最好,要不回来,咱们也得明白个理儿。”他拿起那粒谷种,轻轻放在台子上,“天地有自己的规矩,春种秋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规矩,比任何‘主’都可靠。咱们柳林镇的人,祖辈传下来的本事就是勤快、实在,别让那些花言巧语骗了去。”
他走下台子,穿过人群,把谷种递给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小姑娘约莫七八岁,手里攥着个布娃娃,是用碎布拼的,眼睛是两颗黑豆。她怯生生地伸出手,指尖沾着点泥,接过谷种时,像捧着什么宝贝,飞快地攥在手心,抬头冲叶法善笑了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豁口。
“拿着,开春种在你家院子里,好好照看,浇水、施肥,秋天就能收好多谷子。”叶法善摸了摸她的头,“到时候,你娘能用新谷子给你烙饼吃。”
小姑娘用力点头,把谷种揣进怀里,像是怕被风吹走。
晨光越来越亮,透过槐树叶照在每个人脸上,暖融融的。张婶端着空盆说:“叶道长,我听明白了!这就去挑豆子,踏实做我的豆腐!”卖菜的李嫂也说:“我这就去把献给十字教的篮子拿回来,下午还得去赶集呢!”
人群渐渐散去,却没人是空手走的——叶法善让王掌柜准备了些草药包,治头疼脑热的,谁需要就拿一包,只说“记得以后信自己,信日子”。
老汉抱着孙儿,看着叶法善收拾台子,突然问:“叶道长,您这本事,是哪儿学的?”
叶法善正把蓝布叠起来,闻言笑了笑,眼角的光落在老汉怀里的孩子脸上:“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也是师父教的本事。”他想起穿越前书房里那本翻得起了毛边的《齐民要术》,贾思勰在书里写“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和此刻说的“顺应自然”,原是一个道理;想起师父教他画符时说的“道法自然,以人为本”,原来不管是画符救人,还是种地过日子,最根本的,都是尊重规律,踏实做事。
风穿过老槐树的枝叶,“沙沙”作响,像是在应和。叶法善抬头望去,阳光已经越过树梢,把镇子照得亮堂堂的——张婶挑着豆子往河边走,扁担“咯吱”响;李二哥背着柴从后山下来,柴捆上还沾着露水;王掌柜在药铺门口摆药箱,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这才是柳林镇该有的样子,不是被邪术笼罩的死气沉沉,而是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
原来不管是现代还是这里,最扎实的道理从来都没变过——顺应自然,勤恳生活,日子就不会亏待人。叶法善拍了拍手上的灰,跟着老李往药铺走,脚下的青石板被阳光晒得发烫,像踩着一片温暖的土地,踏实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