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山河同契·文脉长明(2/2)
灵鹤群从云层中俯冲而下,衔着无数典籍——有《诗经》的竹简、《楚辞》的帛书、《资治通鉴》的刻本……它们将典籍撕成碎片,化作金色光幕,将黑雾彻底隔绝在外。
“苏执!”陈墨的声音带着惊喜,“你看!”
苏执抬头,只见光幕之上浮现出无数人脸:有他幼时在绣坊见过的老绣娘,有太学里扫地的老仆,有市井中卖糖画的老匠……他们的口型都是同一句话——“护好文脉”。
“原来……”苏执忽然明白,“文脉从来不在书本里,不在仙术里,在每一个读它、写它、爱它的人心里。”
第三章 星芒永耀:薪火相传
场景:戌时一刻,太学祠堂·沈砚秋牌位前
苏执跪在沈砚秋的牌位前,手中捧着那只玉珏。牌位旁摆着一卷展开的《星枢录》,最后一页是沈砚秋的字迹:“文脉者,非一人之脉,乃万家之灯。”
“先生,我做到了。”苏执轻声道,“文星阵镇住了裂缝,灵鹤衔来的典籍修复了文脉之芯。”他望向窗外——太学的檐角挂起了新的灯笼,上书“民间文气收集处”,几个学子正带着百姓来捐书,有农妇的《女诫》抄本,有木匠的《鲁班经》手札。
陈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兄,新入学的学子到了。”
苏执起身,看见廊下站着二十余个少年,有穿粗布短打的农家子,有挑担卖货的小商贩,还有拄着拐杖的老妇人。为首的少年搓着手,有些局促:“苏先生,俺叫阿牛,识得几个字……想跟您学。”
苏执笑着点头,从袖中取出沈砚秋的玉珏:“这是文渊阁的传承玉,今日我要将它传给每一个真心爱文的人。”他将玉珏放在阿牛手中,“记住,文脉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是你写的家书,是你记的账本,是你哄孩子的童谣。”
夜风拂过,檐角的铜铃轻响。远处传来灵鹤的清唳,苏执望着天际的星子,忽然想起沈砚秋说过的话:“文曲星坠世,不是为了成为神,而是为了让凡人也能看见星光。”
终章 十年·春
场景:景明十三年春,巳时三刻,太学庭院·古槐下
古槐的新叶沙沙作响,阳光透过叶缝洒在地上,像撒了一把碎金。苏执站在树下,手里捏着一张纸条——是阿牛刚交的“作业”,歪歪扭扭写着:“愿吾乡学子皆能读书,愿吾国之文脉永耀。”
“苏先生!”陈墨的声音传来,他如今已是太学博士,怀里抱着个蓝布包裹,“今年的新学子到了,有个女娃说要跟您学《女论语》!”
苏执接过包裹,打开时,里面是本绣着并蒂莲的《女诫》,边角还沾着几点墨渍。他抬头望去,只见庭院外,成群结队的学子涌进来,有提着菜篮的妇人,有扛着锄头的农夫,有抱着婴孩的母亲……
“先生!”周砚从人群中挤过来,手里举着张告示,“户部刚下了文牒,允许民间书院自行编纂乡土教材!”
苏执望着眼前的人群,忽然笑了。他想起十年前那个春日,古槐下的纸条纷飞;想起沈砚秋染血的玉珏;想起陈墨周砚悔悟时的眼泪;想起天下人共同守护文脉的模样。
风过处,一只灵鹤从云层中掠过,爪间衔着半卷残书——那是某座深山古寺里发现的唐代写经。苏执伸手接住,阳光穿透纸页,映出两个清晰的字:“星芒”。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