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破庙遗笔(2/2)
他曾在县学见过《兰亭序》的拓本,此刻纸上这幅字,虽只写了“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十六字,却有三分王羲之的神韵!笔锋藏露兼施,结体疏密相间,连墨色的“浓淡枯润”都恰到好处,像是墨色本身有了生命,在纸上跳舞。
陈墨颜盯着自己的手,又看看案上的字,只觉荒诞。他明明从未临过《兰亭序》,更不懂什么“锥画沙”“屋漏痕”,可这笔……分明是在替他写!
他试着收笔,可笔锋刚要抬起,又被一股力道拽了回去,在纸上补了句“修禊事也”。墨迹未干,字迹已干,竟比他刻意写的还要圆润饱满。
“这……这是妖笔?”他猛地松手,笔“啪”地落在纸上,墨迹溅开几点,倒像是故意添的飞白。
陈墨颜心跳如擂鼓。他捧起那幅字,凑到灯前细看,每一个字都像要从纸里跳出来。他忽然想起庙里那半面山墙的泥胎神像——莫不是这庙里的神灵显灵?又或是……
“公子。”
一道清冷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
陈墨颜吓得手一抖,字纸掉在地上。他猛地抬头,屋里空无一人,只有油灯的火苗在跳动。
“莫怕。”那声音又响起来,带着几分缥缈,“在下寄身此笔,借公子文气苏醒。公子若愿用我,他日自有好处。”
陈墨颜脊背发凉,抓起桌上的镇纸就要砸。可笔却自己滚到他脚边,笔杆上的暗金云纹微微发亮,像是在朝他笑。
他蹲下身,捡起笔,指尖触到笔管的刹那,那股暖流又涌了上来。这一次,他听见了许多细碎的声音——
“求签的阿婆说,若能中举,定来还愿……”
“小书童偷了先生的笔,躲在树后写字……”
“书生在庙前哭,说家贫无以为继……”
“是香火。”那声音解释道,“这庙虽破,却护了一方百姓。我依着香火修行百年,只差最后一口精气,便能化形。公子今日用我,我便借了公子的文气,补了这最后一劫。”
陈墨颜听得目瞪。他原以为捡了宝贝,不想竟是撞上了精怪?
“公子若不用我,我这缕残魂,怕是要散了。”声音里带了几分恳求,“公子用我写几幅字,一来解了燃眉之急,二来也助我在化形前多聚些人气。待我成了气候,定护公子周全。”
陈墨颜攥着笔,手心冒汗。他望着案上的字,又想起老母亲的咳嗽声,还有那两个铜板的炊饼钱……
“罢了。”他咬咬牙,“先用用看。”
笔锋再次触纸时,暖流裹着墨香涌遍全身。这一次,他写的不是《兰亭序》,而是老母亲常念的《心经》。笔走龙蛇间,字迹竟比拓本上的更添了几分虔诚,连“无挂碍故,无有恐怖”几个字,都像是能抚平人心头的褶皱。
写完最后一笔,陈墨颜长舒一口气,只觉浑身轻快。他捧着字,忽然听见窗外传来一声猫叫——许是哪家丢了猫,溜进院子来了。
可等他走到窗边,月光下只有满地碎叶,哪有什么猫?
他摇了摇头,将字小心收进包袱。这一夜,他睡得格外踏实。
只是他不知道,那支紫檀笔在案头悄悄转了个身,笔管上的暗金云纹,在月光下流转如活物。
而在庙后的老槐树上,一团紫烟正蜷缩着,望着破屋的窗户,发出低低的笑声。
“公子……”那声音里带着满足,“咱们,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