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皮革绷带的“无菌革命”:从生皮到熟制的跨越(2/2)
林越拿起一块熟制绷带,用烈酒消了毒,然后轻轻地敷在郑铁山的伤口上,再用布条缠好。“这绷带软和,不会磨伤口,也不会滋生细菌,你放心。”
郑铁山试着动了动后背,果然不像之前那么疼了。他看着林越,眼里满是感激:“林先生,谢谢你。”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林越笑了笑,又拿出几块熟制绷带,递给小李,“把其他伤兵的生皮绷带都换了,换的时候注意点,别弄疼他们。”
小李点点头,拿着绷带就去忙活了。陈鞣匠站在旁边,看着小李给伤兵换绷带,那些伤兵换完之后,都忍不住说:“这绷带真软和!”“比生皮舒服多了!”
陈鞣匠心里有点得意,他走到林越身边,低声说:“林先生,我琢磨着,下次煮皮子的时候,可以加点盐进去。我之前鞣皮的时候,加点盐能让皮子更耐用,还能再杀杀菌。”
林越眼睛一亮:“好主意!盐能抑制细菌生长,加进去确实更好。下次我们试试,按一锅水加一勺盐的比例来。”
两人正说着,旁边的二柱突然欢呼起来:“我的伤口结痂了!结痂了!”
众人看过去,只见二柱撸起裤腿,腿上的箭伤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痂,之前的红肿和脓水都没了。二柱兴奋地跳了跳:“昨天换的熟制绷带,今天就结痂了!太神了!”
其他伤兵也纷纷撸起袖子或裤腿,查看自己的伤口——用了熟制绷带的,伤口都有好转,有的不流脓了,有的开始结痂了。之前那个担心要锯腿的小兵,看着自己腿上的伤口,激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不用锯腿了!真的不用锯腿了!”
营地里的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之前的压抑和焦虑都消失了。陈鞣匠看着这一幕,脸上的笑容更浓了,他走到林越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林先生,还是你有办法。之前是我固执,错怪你了。”
林越摇摇头:“我也得谢谢你。要是没有你帮忙鞣皮、煮皮,这绷带也做不出来。”
两人相视一笑,之前的争执和隔阂,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
接下来的几天,林越和陈鞣匠一起,又煮了几批熟制绷带。他们不断调整草木灰和盐的比例,记录煮制的时间和晾晒的温度,慢慢摸索出了最好的方法——一锅水加三瓢草木灰、一勺盐,煮制一个时辰,再暴晒三天,这样做出来的绷带,又软和又耐用,杀菌效果也最好。
林越还在每块绷带上都做了个小记号——用烧红的细铁丝在绷带边缘烫一个小圆圈,代表“合格”。他说:“这样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些是合格的绷带,不会用错。”
陈鞣匠也跟着学,每次煮完皮子,他都会仔细检查,确保每块绷带都符合要求,才会烫上小圆圈。有时候士兵们来领绷带,他还会叮嘱几句:“这绷带要轻轻裹,别太用力,不然会勒得伤口疼。”
伤兵营的情况越来越好,之前感染的伤兵,伤口都慢慢愈合了。郑铁山的后背伤口也结痂了,他已经能坐起来,甚至能慢慢走路了。他每天都会去溪流边,帮着陈鞣匠翻晒绷带,嘴里还念叨着:“等我伤好了,就去前线打仗,为赵军立功!”
林越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欣慰。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无菌革命”,更是一场改变大家观念的革命——从“能用就行”到“要好用、要安全”,从“凭经验”到“讲科学”。而陈鞣匠的转变,还有那些伤兵的好转,就是这场革命最好的成果。
可就在大家都以为一切会越来越好的时候,营门口的哨兵突然跑了进来,脸色慌张:“不好了!敌军来了!大概有几百人,已经到营寨外三里地了!”
营地里一下子乱了起来,士兵们纷纷拿起武器,准备迎敌。林越和陈鞣匠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紧张——伤兵们还没痊愈,现在敌军来袭,情况危急。
“快!把所有熟制绷带都搬到伤兵营去!”林越当机立断,“陈鞣匠,你跟我一起去,等会儿伤兵多,需要人帮忙处理伤口。”
陈鞣匠点点头,赶紧和林越一起,把晒在树枝上的绷带都收起来,往伤兵营跑。路上,林越心里想着:希望这些熟制绷带,能在这场战斗中,救下更多人的命。
第四节 绷带动戈
营寨外的喊杀声越来越近,箭矢像雨点一样射进营寨,有的落在木栅栏上,有的落在空地上,溅起一片尘土。伤兵营里,小李和几个没受伤的小兵正忙着把伤兵往帐篷里搬,林越和陈鞣匠则把熟制绷带放在一个大木盘里,旁边还放着烈酒和草药。
“砰!”一个炮弹落在营寨旁边,炸开的泥土溅了帐篷一身。帐篷里的伤兵们都吓得发抖,郑铁山扶着墙站起来,咬着牙说:“我能打!我跟你们一起去!”
“不行!你的伤还没好!”林越按住他,“你留在这儿,帮我们递绷带和草药。”
郑铁山还想说什么,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惨叫。林越探头出去,看到一个士兵被箭射中了腿,正一瘸一拐地往伤兵营跑,腿上的血顺着裤腿往下流。
“快!把他扶进来!”林越喊道。几个小兵赶紧跑过去,把那个士兵扶进帐篷。林越剪开他的裤腿,腿上的伤口很深,箭杆已经拔出来了,鲜血还在往外涌。林越赶紧用烈酒消毒,然后拿起一块熟制绷带,紧紧地裹在伤口上。
“按住,别松手!”林越对旁边的小兵说。小兵赶紧按住绷带,几分钟后,血慢慢止住了。那个士兵喘着气,看着林越:“谢谢林先生,这绷带……比之前的生皮好多了,不疼。”
林越没说话,只是继续处理下一个伤员。越来越多的伤员被抬进帐篷,有的胳膊中箭,有的腹部受伤,林越和陈鞣匠忙得不可开交。陈鞣匠负责递绷带、消毒,他动作很快,而且很细心,每次裹绷带的时候,都会轻轻问一句:“勒不勒?疼不疼?”
“陈鞣匠,这块绷带怎么有点潮?”林越拿起一块绷带,摸了摸,发现比其他绷带湿一点。
陈鞣匠接过来看了看,脸色一变:“坏了!这是昨天煮的那批,因为傍晚下了点小雨,没晒透!我以为晾干了,没想到还有点潮!”
林越心里一紧——没晒透的绷带,可能还有细菌,用在伤口上会感染的。他赶紧问:“这批绷带发出去多少了?”
“刚才太忙,我没注意……好像发出去几块了。”陈鞣匠声音有点发颤,“怎么办?要是感染了,就麻烦了。”
林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你赶紧去帐篷里问问,谁用了这批潮的绷带,我去把剩下的找出来,别再发了。”
陈鞣匠点点头,赶紧往帐篷里跑。林越则拿起剩下的几块潮绷带,放在一边,心里很着急——要是有人用了,感染了伤口,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没过多久,陈鞣匠跑了回来,脸色苍白:“找到了!小石头用了!他刚才腿上中了箭,我给他裹的就是这批潮绷带!”
林越心里一沉,赶紧往小石头的方向跑。小石头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兵,腿上中了一箭,正坐在地上,脸色有点苍白。林越蹲下身,小心地解开他腿上的绷带。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大气不敢喘。陈鞣匠更是紧张得手心冒汗,要是小石头的伤口感染了,他心里会一辈子不安。
绷带解开后,林越仔细检查了小石头的伤口——伤口已经不流血了,周围的皮肤也没有红肿,看起来很正常。
“怎么回事?”陈鞣匠忍不住问,“没感染?”
林越笑了笑,拿起那块潮绷带,闻了闻:“你昨天煮这批绷带的时候,是不是多煮了半个时辰?”
陈鞣匠想了想,点点头:“对!昨天柴火太旺,我怕没煮熟,就多煮了半个时辰。”
“这就对了。”林越解释道,“多煮了半个时辰,高温已经把细菌都杀死了,虽然没晒透,但只是有点潮,没有细菌。而且有点潮的绷带,裹在伤口上更软和,不会磨伤口。”
众人都松了口气,小石头也笑了:“我说怎么裹着比其他绷带舒服呢,原来是这样。”
陈鞣匠擦了擦额头的汗,不好意思地笑了:“还好没出事,以后我一定注意,确保每批绷带都晒透。”
就在这时,外面的喊杀声突然小了。一个士兵跑进来,兴奋地喊道:“赢了!我们赢了!敌军被打退了!”
营地里一下子欢呼起来,伤兵们也忘了疼痛,跟着欢呼。林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很感慨——这场战斗,不仅打赢了敌军,更验证了熟制绷带的效果。他看了看旁边的陈鞣匠,陈鞣匠也看着他,两人都笑了。
战斗结束后,林越统计了一下伤员的情况——这次受伤的士兵有三十多个,用了熟制绷带的,没有一个感染,而且伤口愈合得很快。之前反对煮皮子的几个老兵,也过来向林越道歉:“林先生,之前是我们不懂事,觉得你瞎折腾,现在才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
陈鞣匠也受到了大家的称赞,很多士兵都来问他煮皮子的方法,他也很乐意教,还把林越总结的比例和时间记在竹片上,挂在自己的帐篷里。
几天后,林越正在溪流边指导士兵煮皮子,陈鞣匠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块新煮好的皮子,上面打了几个小孔。
“林先生,你看这个。”陈鞣匠把皮子递给林越,“我在上面打了几个小孔,这样裹在伤口上,能透气,伤口好得更快。”
林越接过来看了看,眼睛一亮:“好主意!这样透气性更好,确实能让伤口愈合得更快。陈鞣匠,你越来越厉害了。”
陈鞣匠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是跟你学的。之前我觉得鞣皮就是凭经验,现在才知道,还要讲方法,讲科学。”
林越笑了笑,看着溪流边忙碌的士兵们,看着树枝上晒着的、带着小圆圈记号的熟制绷带,心里想着:这场“无菌革命”,其实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还有更多的“不可能”要变成“可能”。
可他没注意到,在营寨外的山林里,一个穿着敌军衣服的人正拿着一块熟制绷带的碎片,仔细地看着。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转身消失在山林里。
而这一切,林越和陈鞣匠都不知道。他们还在忙着煮皮子、晒绷带,为下一场战斗做准备。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悄向他们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