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94章 下 尸检破疑案!秦宫首例解剖吓坏宗室

第94章 下 尸检破疑案!秦宫首例解剖吓坏宗室(2/2)

目录

扁鹊躬身谢恩,动作标准而郑重。“谢陛下圣明。臣定当不负所托,查明真相,以告慰死者,以安社稷。”

转身时,子阳小声问:“先生,太庙人多眼杂,宗室的人都在,他们对您意见很大,万一……他们闹事怎么办?万一他们干扰解剖怎么办?”他眼里满是担忧,紧紧攥着手里的铜灯。

“没万一。”扁鹊的指尖划过药箱里的解剖刀,刀身亮得像块冰,映出他坚定的眼神,那眼神里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决心,“刀要快,手要稳,心要静。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医道,什么是为了真相不惜一切的决心。事实会说话,证据会说话,当真相摆在面前,再顽固的偏见,也会被打破。”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定心丸,让子阳瞬间安定下来。是啊,跟着先生这么久,先生什么时候让人失望过?真相,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

第三节 刀剖真相

太庙的香雾浓得像化不开的奶,呛得人喉咙发紧,眼睛发酸。供桌上的青铜鼎泛着冷光,是三代传下来的礼器,上面刻着繁复的饕餮纹,威严而神秘。鼎里的香灰积了厚厚一层,像谁泼的面粉,被偶尔进来的风吹起,在空中飘散。小禄子的尸身停在中央,盖着白布,与周围庄严肃穆的祖宗牌位形成诡异的对比,仿佛整个太庙的肃穆都压不住这具年轻尸体的冤气,连空气都变得沉重。

宗室的人站在殿外,隔着高高的门槛怒视,像群被惹毛的狼,眼神里满是愤怒和恐惧,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他们交头接耳,声音嗡嗡的,像一群被惊扰的马蜂,时不时有几句尖利的斥责传进殿内,“亵渎祖宗”、“大逆不道”的字眼清晰可闻。嬴傒闭着眼,对着祖宗牌位念念有词,声音抖得像秋风中的草,祈求着祖先的原谅,也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扁鹊穿着件干净的麻布褂子,浆洗得发硬,领口和袖口都很平整,衬得他身形愈发清瘦,却也愈发挺拔。手里捏着把银制的解剖刀,刀身细窄,刃口锋利,是他特意请银匠打造的,耗时三个月,试过无数次,才达到满意的锋利度和手感。在香雾中,刀身闪着寒光,像一弯冷月,透着专业和决心。子阳端着铜盆,盆里的清水泛着涟漪,映出他紧张而坚定的脸。旁边摆着麻布、烈酒(用来消毒)、还有一卷空白竹简和一支狼毫笔(用来记录),每一样都摆放整齐,井然有序。

“开始吧。”武王的声音从香雾后传来,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像绷得很紧的弦,随时可能断裂。他坐在临时摆放的榻上,脸色凝重,目光紧紧盯着扁鹊,也盯着那具尸体,仿佛要亲自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扁鹊的刀落下,稳得像钉在桌上的针,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颤抖。刀刃切开腹部的皮肤,没有想象中的血腥喷涌,只有层薄薄的血珠渗出来,红得发黑,像凝固的岩浆,缓慢而粘稠。宗室的人发出一阵抽气声,有人甚至捂了眼,嘴里还念叨着“造孽啊”、“天打雷劈”,声音里充满了恐惧和排斥。

“看这里。”扁鹊用镊子拨开脂肪层,动作轻柔得像在摆弄一件稀世珍宝,生怕破坏了任何一点线索。淡红色的胃袋露出来,像个瘪了的皮囊,表面还能看到细密的血管,那些血管已经变成了暗紫色,像一条条凝固的紫线,清晰地显示着毒物的影响。“胃壁上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是杏仁酥,还能看出碎屑的形状,上面还沾着油脂,与那锦盒里的杏仁酥一致。”他小心翼翼地划开胃袋,动作精准,只切开必要的小口,一股酸腐味散开,混着点奇怪的腥气,像杏仁坏了的味道,与寻常的食物腐败气味不同,更显诡异。

子阳举着灯凑近,灯光照亮了胃袋内部,光线穿过半透明的胃壁,能清晰地看到里面的情况。果然有小块未消化的杏仁酥,颜色发暗,沾着点褐色的黏液,像被什么东西浸泡过,质地也比正常的杏仁酥更硬,更粘稠。“先生,这就是……牵机药?”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既是因为这景象的冲击,也是因为即将揭开真相的激动。

“是牵机药。”扁鹊用银勺舀了点黏液,动作小心,避免污染。他将黏液滴在之前的验毒水里,液体瞬间变得浑浊,像搅了把泥,再也清澈不起来,比之前在指甲上的反应更剧烈,更明显。“遇此水则浊,且反应剧烈,是牵机药无疑。这种毒混在油性食物里,消化极慢,所以胃里还能留下这么多残留,这就是铁证,无法辩驳的铁证。”

他的刀继续移动,划开附近的血管,动作依旧精准而稳定。银刀上沾着的血呈暗紫色,黏稠得像化不开的糖浆,挂在刀身上,缓慢地滴落,砸在清晰。“你们看,血管里的血凝滞得厉害,像冻住的粥,血流不畅,循环受阻,才会唇甲青紫,才会迅速毙命,这是毒物阻塞血脉的迹象,绝非急症。急症虽急,却不会让血液变得如此凝滞。”

子阳在竹简上飞快地画,笔尖划过竹片,发出沙沙的响,像春蚕在啃食桑叶,专注而认真。他画下胃腑的形状,标注出毒物的位置和形态,又画出相连的血管,用红笔仔细地标出“血行凝滞”、“血管紫暗”的字样,旁边还详细记录了毒物的颜色、形态、与验毒水的反应。“胃腑与血脉相连,毒物先入胃,再随气血流遍全身,阻塞脉络,导致气血不通,最终死亡……”他一边画,一边低声念着,确保记录准确无误。

殿外的宗室炸开了锅,愤怒的声音像潮水般涌来。有人喊“妖术惑众”,有人骂“丧尽天良”,有人甚至捡起地上的石子,想要砸进来,却被守在门口的侍卫拦住。侍卫们面无表情,牢牢守着门槛,不让任何人干扰殿内的进程。毕竟,这是陛下特许的。

扁鹊缝合伤口时,动作轻柔得像在缝件珍贵的丝绸,每一针都均匀细密,尽可能恢复尸身的完整,表达着对死者的尊重。他用干净的麻布擦拭掉尸体上的血迹,动作庄重,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毒发时间应该在辰时,他辰时用了杏仁酥,巳时就出事,前后不过一个时辰,可见此毒之烈,发作之快,用心之狠毒。”

武王突然开口,声音在香雾中回荡,带着威严,也带着一丝被激怒的怒意。“辰时的杏仁酥,是谁送来的?经手的人都查了吗?是谁把这毒点心送到朕的宫里,送到朕的身边的?”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侍卫和宫人,带着压迫感。

侍卫长上前一步,脸色发白,声音都在抖,显然也被这真相吓到了。“回陛下,是……是魏冉府的管事亲自送来的,说是给陛下的贡品,新做的杏仁酥,味道极佳。陛下尝了一块,觉得不错,赏了小禄子几块……”

香雾突然被风吹散,露出供桌上的祖宗牌位,牌位上的金字在光下闪着冷光,像一双双眼睛,无声地注视着这场惊心动魄的剖尸,注视着这被揭开的阴谋,仿佛在无声地谴责着凶手的恶行。殿内一片寂静,只剩下风吹过的声音,和众人沉重的呼吸声。真相,终于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之下,无可辩驳。

第四节 尸语断案

三日后的朝会,气氛像口烧红的锅,一触即爆。殿外的阳光明明很烈,透过窗棂照进大殿,在地上投下明亮的光斑,殿内却透着股阴森的寒意,压得人喘不过气。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神色各异,有的愤怒,有的担忧,有的则眼神闪烁,显然与魏冉党羽有所牵连。

魏冉的党羽站在左侧,脖子梗得像块铁,个个怒目圆睁,仿佛要吃人。为首的是魏冉的侄子魏昌,官居大夫,此刻出列,声音像打雷,震得殿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不过是个近侍,死了就死了,扁鹊小题大做,竟敢剖尸亵渎,违背秦俗,惊扰祖宗,按律当斩!请陛下严惩!以正纲纪!以安民心!”他身后的几个党羽立刻附和,声音此起彼伏,试图用声势压倒对方。

扁鹊捧着那卷解剖记录,竹简上的脏腑图画得清晰,胃腑与血脉的关联用红线标出,旁边密密麻麻写着“毒物扩散时间与血管分布的关系”、“毒物形态特征”、“血液变化记录”等,字字工整,力透纸背,每一个字都凝聚着心血和真相。“臣有证据,小禄子死于魏冉府送来的杏仁酥,毒是牵机药,臣在其胃中检出残留,与魏冉府搜出的药渣成分一致,分毫不差,反应相同。”

他身后的侍卫呈上一个陶罐,里面装着从魏冉府搜出的药渣,褐色的粉末与小禄子胃中的毒物一模一样,散发着同样的杏仁混合腥气。“这是魏冉府的巫医房里找到的,藏在床板下,极为隐蔽。还搜出一本《毒经》,上面详细记载了牵机药的制法、用法、下毒剂量和发作时间,与小禄子的症状分毫不差,连唇甲青紫、血行凝滞的特征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就是铁证!不容辩驳的铁证!”他将陶罐和《毒经》呈上,动作沉稳,目光坚定地看着武王,也看着满朝文武。

魏冉的党羽还在狡辩,声音却有些发虚,像被戳破的气球,底气不足。“不过是些药渣,一本不知所谓的书,谁知道是不是栽赃陷害?魏冉大人忠心耿耿,怎会做此等大逆不道之事?一个奴才的命,值得这么兴师动众吗?”

“奴才的命也是命!”扁鹊的声音传遍大殿,像警钟长鸣,震耳欲聋,“何况,这不是简单的杀人,是弑君的前奏!是谋逆!若不是小禄子替陛下尝了,现在躺在这里的可能就是陛下!魏冉狼子野心,竟敢在陛下身边安插人手,用毒物谋害,其心可诛!其罪当斩!”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充满了愤怒和正义。

芈八子坐在旁听席上,把玩着玉簪,簪头的凤凰在烛火下泛着光,眼神锐利。“扁鹊先生说得对。哀家看,不仅要查,还要一查到底,看看魏冉在宫里安插了多少人,还有多少见不得人的阴谋,是不是还有其他毒物,其他的刺杀计划!绝不能姑息养奸!”她的声音虽然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瞬间扭转了朝堂的气氛。

武王拍案而起,龙袍扫过案几,青铜酒樽、玉圭摔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响声,“哐当”一片,像在为这愤怒的时刻伴奏。“把魏冉从牢里提出来,严刑拷打!查他府里所有的人,所有与他来往密切的官员,一个都别放过!挖地三尺,也要把他的同党、他的阴谋全部揪出来!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下毒,竟敢觊觎朕的性命,真是好大的胆子!”他的怒吼声在大殿里回荡,充满了被侵犯的愤怒和维护统治的决心。

宗室的人没再说话,嬴傒站在那里,脸色复杂,看着扁鹊手里的解剖图,看着那些清晰的证据,突然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羞愧和敬佩。“扁鹊先生,是老夫固执了,是老夫守着旧俗,差点让凶手逍遥法外,危及陛下,危及大秦。老夫向你赔罪,向陛下请罪。”他躬身行礼,态度诚恳,周围的宗室成员也纷纷沉默,显然也被这铁证如山的事实说服了。

扁鹊摇摇头,将解剖记录递给史官,动作郑重。“这卷记录,该收入《秦宫医案》,让后人知道,尸身会说话,医者的刀,既能医人,亦能断案,更能护国安民。所谓的忌讳,在真相和性命面前,在国家安危面前,不值一提。医道,不仅是救死扶伤,更是探求真相,维护正义。”

散朝后,太庙的香雾还没散,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地上,形成一道道光柱,里面漂浮着细小的尘埃。小禄子的尸身已经入殓,这次盖的是块红布——武王特旨,按“忠仆”礼遇安葬,追赠了爵位,赏赐了他的家人良田和钱财,让他们能衣食无忧,也算告慰了这年轻的亡魂。

子阳摸着那卷解剖图,竹片上还带着点消毒用的酒气,混合着淡淡的墨香,那是真相的味道。“先生,现在宫里都在说,您的刀比判官笔还厉害,能让死人开口说话,指认凶手,比任何刑具都管用。”他脸上带着崇拜的笑容,看着扁鹊的眼神里充满了敬佩。

扁鹊望着太庙的顶梁,梁上的蛛网在风里晃,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明亮。“刀不会说话,是真相会说话。医者的刀,不是用来吓人的,是为了寻找真相,为了不让更多人枉死,为了让正义得以伸张,为了让这世间少一些冤屈。”

夕阳透过太庙的窗棂,照在解剖图上,红线标注的血脉像条条河流,在竹简上蜿蜒流淌,生动而清晰。那些线条里,藏着比巫蛊、毒药更有力的东西——是实证,是敢于挑战陈规的勇气,是医者的刀光里,照见的人心与天道,是真理的力量。

而魏冉的阴谋,像被这刀剖开的毒瘤,终于暴露在阳光下,一点点溃烂,直到化为灰烬。秦宫的风,似乎也因此清透了些,吹过永巷时,铜铃的响声里,少了几分阴翳,多了几分坦荡和清明。那些曾经笼罩在秦宫上空的烛影斧声,那些潜藏的阴谋和杀机,终于被这把解剖刀劈开,露出了朗朗乾坤,让正义得以昭彰,让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