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嗨!我是朱祁钰 > 第123章 大明土地法

第123章 大明土地法(1/2)

目录

自各地藩王倒台后,朱祁钰便将后世爱新觉罗家那套给搬出。

凡宗室子弟,无皇帝诏令不得擅自离京。

将藩王士子给带入朝堂,南书房,便是他们的去处。

将内阁权力削弱的同时,让南书房、内阁、六部、百官,以及地方官形成既需要对方,又憎恨对方。

就比如南书房和内阁。

内阁只剩下一个建议权,朱祁钰还赋予一个抽监权。

内阁可抽查百官行为作风,甚至处理政务能力。

内阁官员不能在六部、大理寺等部门任职。

这个监督百官是在替皇帝监督,看皇帝诏令有没有及时执行,或下放至地方。

而南书房的存在就为遏制内阁,还给出严令。

内阁只能出现姓朱的,别的人一概不要。

南书房权利就十分特殊,也是抽监权。

这个抽监权跟内阁大不相同,只有对内阁采取抽监。

若用在其他官员头上,那么便超出其管辖范围,会遭到皇帝问责。

有人要问,不怕南书房跟内阁好得跟哥俩一样?到时候看你朱祁钰还怎么玩儿?

别忘了,未登基前,藩王们都是谁杀的?

那日,世子们也在太和殿。

他们清清楚楚地看见朱祁钰一言未发,要求杀人的都是当下朝堂站着的人。

百官头上压着两大部门,就算有仇、有怨气,也不知找谁报。

所以,南书房将压力给到内阁,内阁又将压力给六部,六部则将压力给到各级官员......

层层下来,就跟楼梯一样。

朝廷办事效率不断增高,同时人员也在精简。

这些还不算什么...

为了打破南方士绅们的‘统治’,仁熙皇帝还从士子们身上下手。

北方以‘文殊院’为名,招揽北方有学问、有见识、有手艺之人前来学习交流。

文殊院存在不止于此,凡进入学院者要经过层层筛选,还要经过重重考核。

每年都要进行一次,若跟去年比较,没有突出进步,则要被请出书院。

从内里走出学子,基本参加春闱、秋闱之类上皇榜没什么问题。

关键,这群人被‘皇权神圣,不得辱没’给彻底洗脑 。

而南方也是一样,只是名称不同,叫‘文化院’。

两院在五年之中,给皇帝提过不少建议。

不说一半被采用,至少三成以上被朱祁钰以诏令下放形式至州、府、县。

封建王朝,皇帝对国家再如何,命令最多只能到县,无法下放到镇、乡、村...

所以,在仁熙三年初,朝廷经过再三商议和确定,终于落实《土法》。

将大明土地重新分割一波,同时,江南各地士子们针对士绅、乡绅流言四起。

虽然有几次作乱,但都被及时平叛。

大明《土法》规定,不管任何人手中土地不得超过百顷。多余出来的,由朝廷出资购买。

购买所得土地,分给当地百姓。

百姓手中土地严禁私自买卖,若被当地官府查得,整个村的税收连续五年翻倍。

告发者可获得不菲奖励,其中有现银,还有十口之家顿顿干饭,一年也吃不完的粮食。

也就说,这是连坐法,让村民们互相监督。

朱祁钰手段不止于此,分发给百姓后,土地还剩余许多。

将这部分土地分成两份,一份由朝廷把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