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凤还巢(1/2)
**章引:** 中宫懿旨迎凤归,蒲相未察暗潮生。三年梵刹磨砺尽,再入宫闱步新程。
承熙二年的初秋,天色澄澈如洗,几缕薄云如同上好的宣纸上随意挥洒的淡墨。感恩寺古朴的寺门在沉重的“吱呀”声中缓缓开启,惊起了檐角悬挂的铜铃,发出几声清越的脆响。门外,中宫派来的仪仗早已静候,虽不似帝王銮驾那般煊赫,却也规制齐全,内侍宫娥垂首肃立,鸦雀无声。
苏璃自寺内缓步而出,身上已换下了那穿了三年、洗得发白的缁衣,取而代之的是一袭崭新的青色宫装,料子是素雅的杭绸,并无繁复纹饰,只在衣襟袖口处滚了同色的暗边。她乌黑的长发简单挽成一个圆髻,以一支素银簪子固定,未施粉黛,也未佩戴任何珠翠。阳光毫无遮拦地照在她脸上,肤色是久不见日光的白皙,却更衬得那双眸子清亮沉静,如同浸在寒潭中的墨玉。
她平静地跪接那卷明黄懿旨,听着内侍监用尖细的嗓音宣读皇后“体恤旧人”、“彰显天家仁厚”、“恩准接入宫中静养”的冠冕之词。她的目光低垂,落在青石板上斑驳的苔痕,随后缓缓抬起,掠过寺外围观人群那些或好奇、或探究、或隐含轻蔑的眼神,最终,越过重重宫墙,落向远处那一片在秋日晴空下闪耀着琉璃金光的殿宇楼阁——那是紫宸殿的方向。
回宫的仪仗不算盛大,却也足够引人注目。青帷小车在侍卫的护卫下,辘辘驶过寂静的宫道,车轮碾过落叶,发出细碎的声响。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荡开,传到了前朝。
中书省内,值房幽静,檀香袅袅。蒲忌植正埋首于一堆各地呈报的漕运文书之中,朱笔不时勾画。一名心腹幕僚悄步近前,低声禀报了苏璃被皇后接入宫中的消息。
蒲忌植手中的笔顿了顿,随即又继续批阅,头也未抬,语气淡漠,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皇后既要彰显贤德,收拢人心,便由她去。一介女尼,离宫三载,无依无靠,还能翻了天不成?不过是中宫用来制衡刘氏的一枚棋子罢了,不必过分关注。”
他麾下众人闻言,纷纷称是,都觉此等后宫妇人之间的倾轧小事,与朝堂大局无涉,确实不值一提。他们的注意力,依旧集中在如何进一步推进皇庄核查,如何限制日渐抬头的皇权之上。
銮驾入宫后,并未前往东西六宫任何一处妃嫔的住所,而是径直驶向了靠近紫宸殿西侧的一处独立宫苑——清晖阁。这里位置相对僻静,庭院深深,古木参天,院内设有一间小巧却洁净的佛堂,显然是皇后(或者说,是洞察了帝心的德顺)精心挑选的住处,既符合她“带发修行”的身份,又离帝王寝宫不远不近,恰到好处。
清晖阁内早已洒扫洁净,陈设简朴却不失雅致。苏璃踏入院门时,一眼便看见那个负手立于庭院梧桐树下的明黄身影。
云承睿早已在此等候多时。听闻脚步声,他立即转身,目光灼灼地落在她身上,从头到脚细细打量,仿佛要确认这并非梦境。他快步上前,在她欲行礼时虚扶了一下,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不必多礼。这清晖阁,你可还满意?若有不妥之处,朕再命人即刻修缮。”
“谢陛下挂心,”苏璃垂首,声音平和,举止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这里清静雅致,又有佛堂可供静修,很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