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锦书难托(2/2)
旨意传到玉嫔宫中时,玉嫔脸上依旧挂着温婉得体的笑容,甚至对前来传旨的冯德表示:“苏妹妹此议甚好,深明大义,妾身感佩,一切但凭陛下做主。”然而,在冯德离开后,她脸上的笑容瞬间冷却下来。
(玉嫔内心oS:*好个苏璃!竟拿我的寿宴去做她沽名钓誉的垫脚石!什么劳军祈福,说得冠冕堂皇!*)
她心中嫉恨交加,觉得苏璃此举不仅剥夺了她出风头的机会,更显得她不顾大局。她不甘心就此作罢,便暗中派人向几位与玉家交好、且对云昭近年有些“重实务、轻享乐”政策略有微词的宗室元老传递消息,言语间暗示这是苏璃“恃宠而骄”、“干涉内廷”、“连妃嫔生辰都要剥夺,长此以往,祖宗家法何在”,试图挑起宗室对苏璃的不满。
很快,便有两位辈分较高的王爷在给云昭请安时,旁敲侧击地表达了对“轻易更改宫内成例”的“忧虑”。
然而,玉嫔低估了德妃刘氏的政治智慧。德妃早已看出苏璃在云昭心中的分量非同一般,且此法确实于国于君有利。在得知宗室略有微词后,德妃主动在一次向云昭汇报宫务时,明确表态:
“陛下,苏才人所提‘劳军祈福’之议,臣妾以为实乃良策。如今前线吃紧,后宫理当节俭,以为表率。玉嫔妹妹深明大义,已欣然应允。些许不解之音,不过是未能体察陛下与玉嫔妹妹的深意罢了。臣妾愿协同玉嫔妹妹,将此次祈福法会办得既庄重又妥当,定不让陛下失望。”
德妃这番话,既肯定了苏璃的建议,又褒扬了(被迫)“深明大义”的玉嫔,还将宗室的“忧虑”轻描淡写地归结为“不解”,同时主动揽责,显得顾全大局,滴水不漏。
云昭何等精明,岂会不知其中暗流?他深深看了德妃一眼,道:“有德妃费心,朕自然放心。”这话,既是对德妃的肯定,也是对背后搞小动作的玉嫔的敲打。
最终,玉嫔的寿宴如期举行,只不过地点从歌舞升平的宫殿换成了庄严肃穆的佛堂,内容从饮宴听曲变成了诵经祈福。云昭亲自到场片刻,以示重视。犒劳军属的物资也很快筹备起来,赢得了朝野一片赞誉。
经此一事,苏璃的声望在后宫和部分朝臣中悄然提升,而玉嫔的虚伪面目则在云昭和德妃面前暴露无遗,云昭对她那点好感也消散殆尽。德妃则通过此事进一步巩固了自己贤德、识大体的形象。
一场原本可能因寿宴而起的风波,在苏璃的巧妙提议和德妃的顺势而为下,化为了一场彰显皇室仁德的政治秀。锦绣堆里的无声博弈,胜负已分。苏璃这封无法宣之于口的“锦书”——她的才智与忠心,已通过这次事件,清晰地呈现在了能够看懂的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