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闺智之二《雄略》27 沈襄妾(1/2)
沈襄妾:明代“忠智奇妾”!撒赖护夫逃杀劫,一门忠勇传千古
锦衣卫经历沈链,因为弹劾严嵩丞相得罪了权贵,被贬到保安卫屯田。当时的总督杨顺、巡按路楷都是严嵩的亲信,他们接到严世蕃的指示:“要是能除掉沈链这个心腹大患,功劳大的能封侯,功劳小的也能当卿官。”
杨顺于是和路楷合谋,抓捕了一批信奉白莲教、勾结外敌的人,偷偷把沈链的名字加进名单里,判了斩刑,还抄了他的家。杨顺靠着这个“功劳”,让儿子承袭了锦衣千户的官职,路楷也获得了候选五品卿寺官员的资格。可杨顺还不满足,抱怨道:“相爷给我的赏赐太少了,难道我的功劳还不够吗?”他又下令把沈链的两个儿子活活打死,接着发公文到浙江,逮捕沈链的长子、秀才沈襄。
沈襄被抓到后,天天遭受严刑拷打,眼看就要被折磨死。恰巧这时杨顺、路楷被人弹劾,朝廷最终下旨逮捕两人治罪,沈襄得以从轻发落,被判流放。沈襄当初被抓时,只有一个爱妾跟着他,到这时就和妾一起前往流放地。
路上,他们隐约听说严嵩家要派人半路截杀沈襄。沈襄又怕又想逃跑,可舍不得丢下妾。妾说:“你是沈家香火的唯一指望,只管逃走,别担心我(她心里清楚自己能摆脱这些小人)。”沈襄于是欺骗押送的差役:“城里有个世交,欠了我家钱,我去要回来就能当路费。”差役见妾还在,没起疑心,就放他走了。
过了很久沈襄都没回来,差役去城里找那个世交打听,对方说:“从没见过他来。”差役回来追问妾,妾一把抓住他的衣襟大哭道:“我们夫妻患难与共,一刻都没分开过,现在他一去不回,肯定是你们受了严家的指使,杀了我丈夫!”围观的人挤得像集市一样,没人能判断真假,这事很快传到了监司那里。监司也怀疑严家真的干了这事,没办法,只好暂且让妾住在尼姑庵里,限期责令差役寻找沈襄的踪迹。
差役找不到沈襄,屡次被鞭打,只好哀求妾说:“沈襄真的是自己逃跑的,你别冤枉我啊。”后来差役也趁机逃走了。过了很久,严嵩倒台,沈襄才出来申诉冤情,官府逮捕了杨顺、路楷,判了他们死罪,妾又回到了沈襄身边。沈襄号小霞,楚地人江进之写了一篇《沈小霞妾传》记载这件事。
冯梦龙点评:严家是否真的要半路杀沈襄,这事没法确定,但沈襄这次逃跑确实是最稳妥、最干净的办法。多亏妾这一番“撒泼哭闹”,连上官都怀疑严家真的下了杀手,沈襄才能安然逃走,没遭祸患。杨顺、路楷这类人,死了连喂狗都不配。而这位妾和沈氏父子一起名留青史,忠诚和智慧都集中在这一家人身上,真是太了不起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以“舍身护夫+智演哭闹”,助夫脱险、保全宗祧
沈襄妾能成功救夫,核心逻辑是“看穿‘夫死则沈家绝后’的关键,主动让沈襄逃跑,自己留下应对;靠‘哭闹喊冤’的戏码,制造‘差役杀夫’的舆论假象,误导监司、牵制差役,为沈襄逃亡争取时间,最终等到严嵩倒台、沉冤得雪”:
- 明辨轻重:清楚沈襄是沈家唯一香火,关键时刻选择“舍己护夫”,让沈襄优先逃生,自己留下承担风险;
- 精准预判:知道差役会因自己在而放松警惕,也料到“哭闹喊冤”能引发围观、惊动上官,制造舆论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