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星图指引新征途(2/2)
“可以这么理解。”林曦点头,“莫高窟的艺术,是人类集体精神世界的客观呈现。其中对宇宙、对生命、对解脱的描绘,虽然披着宗教的外衣,但反映了某种跨越时空的、对存在本质的共同关切。这种关切,与我所感知到的、星晷古道可能维系的那种‘存在秩序’,在抽象的层面上,有相通之处。这不能证明古道的具体形态,但或许可以印证,我的追寻方向,与人类(乃至更广生命形式)深层需求有契合点。这增加了行动意义的或然性,而非确定性。”
他话锋一转:“然而,即便我们暂时接受‘星晷古道存在且重要’这一假设,下一个问题便是:我们该如何行动?目标是模糊的(修复古道?对抗归墟?),路径是未知的,风险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我们前进的,除了那或然性的‘意义’,还有什么?”
阿娜尔看着林曦,月光下他的眼神清澈而深邃。她似乎明白了林曦这场对话的用意,他不仅在梳理自己的思路,也在引导她思考。
“是……责任?还是情感?”她尝试回答。
“很好的切入点。”林曦赞许道,“责任,源于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以及对可能后果的承担。情感,则更为复杂。对我而言,有对星萤、豆子下落的牵挂(情感),有对聂小倩、乔老先生、月牙泉族人、小巴郎等相遇之人的承诺与关怀(情感与责任),也有对生命本身、对文明延续的某种……或许可称为‘道德关切’的东西。道德不应建立在神启或抽象教条上,而应源于对他人苦难的同情与对美好生活的普遍渴望。”
他望向敦煌城的方向,灯火零星:“白杨堡的经历让我更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化解瘟疫与冲突,并非因为那是‘天命’或某种教义的要求,而是因为目睹无辜者的苦难,心生不忍,并有能力施以援手。这种基于共情与能力的行动,其道德基础,在我看来,比任何神秘的‘天命’都更为坚实和普世。”
“所以,”阿娜尔眼睛微亮,“公子追寻星晷古道,或许不仅仅是因为那神秘的‘天命’或‘奇点’的指引,更是因为……这条道路,可能关乎无数如白杨堡居民那样的生命的存续?关乎阻止那种无序的寂灭(归墟)带来的普遍苦难?”
“这是一种合理的推论。”林曦点头,“它将一个可能虚无缥缈的宏大目标,与具体而微的生命体验连接起来,为行动提供了更接地气的、基于道德情感的驱动力。当然,这依然是一种假设,需要未来的经历去检验或修正。”
他总结道:“因此,目前的行动方针可以调整为:在审慎评估感知可靠性的基础上,以探索和验证为主要目的,沿着现有线索(星图卷轴、残片感应)前进。行动的动力,既包括对奥秘的好奇(知识追求),也包括对可能存在的生命福祉的关切(道德动力)。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根据新的证据修正认知。”
这番清晰而冷静的剖析,如同用理性的手术刀,将原本缠绕着神秘色彩与情感冲动的旅程,分解为可理解、可讨论的组成部分。阿娜尔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她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追随者,而是开始理解这趟旅程背后的逻辑与可能的意义。
“我明白了,林公子。”她郑重地说,“追随你,不仅是因为你的力量或救命之恩,也是因为……我认同你所探寻的这条道路,认同这种基于理性与同情的行事方式。”
林曦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如同星辉般坚定的光芒,微微一笑。这场对话,不仅理清了他自己的思路,也加深了与阿娜尔之间的理解与纽带。这种基于共同理性认知与道德情感的联系,比单纯的利益或盲从,更为牢固。
“那么,”林曦将目光再次投向星空,魂海中,那卷星辰卷轴的光点与天际繁星似乎产生了更清晰的对应,“根据目前的‘最佳推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指向那里——”他伸手指向西北方星空下一个略显暗淡的星域,“卷轴显示,那片星域之下,对应着西域更深处,一片被称为‘星宿海’的古老盆地。传说那里是星辰坠落之地,也是多条古道的交汇点。”
理性的灯塔已经点亮,前路虽依旧迷雾重重,但方向已然明晰。新的征途,将在清晰的问题意识与审慎的行动原则指引下,再次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