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净魂池考(2/2)
那么,胡缨的处境呢?她被停职候审,是成了人质,还是也成了被观察的对象?崔判官的“闭门思过”,是真正的惩戒,还是暂时的保护性隔离,以待风头过去?
整个事件,就像一部复杂的、充满隐晦符号的中世纪神学着作,表面是鬼怪奇谈,内里却是权力、知识、信仰的激烈交锋。林曦自己,则像一个偶然闯入这着作中的现代读者,试图用有限的常识去解读无穷的隐喻。
他意识到,不能被动等待。必须主动参与到这场“解码”游戏中,甚至尝试去“编码”——发出自己的信号,干扰或改变这场实验的进程。
他能利用什么?通言印是目前唯一的工具。它不仅能接收信息,理论上也应能发送信息。但发送给谁?如何绕过东岳府的监控?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污浊的池水。池水本身,或许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媒介。它的混沌,或许能掩盖特定频率的信号。如果他能将通言印的波动,调整到与池水某种固有频率共振,或许能将信息“夹带”在池水日常的能量波动中传递出去,就像将密信藏在公开的货运清单里。
目标接收者?葛仙翁!他是目前唯一表现出些许中立和善意的高层。而且,他来自东岳帝君麾下,但似乎又与崔判官的系统保持距离。向他传递信息,风险相对较小,且有可能打破僵局。
信息内容不能直白。必须用隐喻,用只有葛仙翁可能理解的符号。林曦回想起葛仙翁曾提及灵种“暗合天道循环之理”。他可以尝试构建一段关于“循环”与“污染”的悖论性讯息,暗示净魂池的“治疗”正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从而质疑当前处理方式的合理性,并委婉请求干预。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通言印的操纵本就生疏,与池水频率共振更是毫无把握。一旦被东岳府的监控系统察觉,后果不堪设想。
但坐以待毙,同样是死路一条。在这符号的迷宫里,沉默意味着被彻底编码、被随意阐释。发声,哪怕只是微弱的杂音,也是争夺话语权的开始。
林曦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将全部心神沉入舌下的通言印。他不再试图抵抗那庞杂的信息流,而是像潜水员一样,深入这片符号的海洋,去寻找那一丝可能存在的、通往自由的频率。这是一场以自身灵魂为赌注的符号学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