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基地建设:代号“龙吟阁”(2/2)
“龙鳞”——综合研究与生活保障区。 分布在各处的实验室、分析中心、居住舱、生态农场(利用能量场加速植物生长),它们如同龙鳞般覆盖在主干系统之上,既相对独立,又通过能量网络与核心紧密相连,形成一个自给自足、功能完备的地下生态圈。
苏青竹负责的考古与历史文献小组,也并未闲着。他们与工程团队密切合作,参考了大量古代祭祀建筑、风水理论和传说中的洞天福地构造,将其蕴含的、可能与能量场和谐共处的空间智慧,融入基地的细节设计之中。例如,某些关键通道的转角会采用特定的弧度,以避免“煞气”(能量湍流);重要房间的方位会参照星象与地磁,以期达到最佳的“聚气”(能量汇聚)效果。这并非迷信,而是在新科学视角下,对古老经验的一种重新审视和应用。
陈醒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他不仅是总设计师之一,更是最关键的“能量环境评估师”。他时常独自一人,漫步在尚未完全封闭的隧道和巨大的穹顶空间内,闭上双眼,展开内视,同时感知着自身灵子流与外界环境能量的交互。
他能“看”到能量在未完工的管道中流淌是否顺畅,能“感觉”到某个结构节点是否对地脉能量造成了不必要的阻碍或反射。有一次,正是他感知到一处即将浇筑的承重墙会严重干扰一条重要的能量支流,工程才得以临时修改方案,避免了未来可能出现的能量失衡。
他甚至尝试,在一些关键结构即将合拢时,引导自身一丝灵子流,如同焊接时的引弧般,轻轻“点”在结构的能量节点上。他惊讶地发现,经过他能量“祝福”的区域,其材料与周围能量场的亲和度会显着提升,仿佛被赋予了某种“活性”。
这个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但却意义非凡。他不仅仅是在建造一个基地,更像是在参与一个巨大生命体的“孵化”和“生长”。“龙吟阁”与他,与所有未来将在此工作的人,正在建立起一种超越物理层面的、深刻的能量连接。
数月之后,当主体工程接近尾声,内部设备开始安装调试时,陈醒再次站在了“龙首”——主控中心的核心位置。
这里尚未完全启动,但已经能清晰地感受到脚下那来自地脉深处的、沉稳而浩瀚的能量搏动。他闭上眼,不需要刻意引导,体内的灵子流便自然而然地与这大地之心同频共振,循环加速,带来一种如同回归母体般的安泰与力量感。
他想象着,当所有系统正式上线,当“引路”项目在这里展开,当更多关于灵子与生命的奥秘在这里被揭开……那一刻,积蓄已久的力量将化作一声长吟,穿透千山万壑,虽未必为外界所闻,却必将在这颗星球的能量层面,激起永不平息的时代回响。
“龙吟阁”,已初具雏形。只待风云汇聚,便可吟动九天。而这风云,正随着工程进度条的飞速填充,悄然加速汇集。陈醒知道,当基地大门最终完全闭合的那一刻,一个属于“补天”工程,也属于他自身命运的全新阶段,将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