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废墟中的关键数据(1/2)
惊魂未定的团队成员被医疗组陆续带离,进行更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心理疏导。古物分析室内,只留下核心技术人员、安全人员以及被特许留下的陈醒和苏青竹。空气中依旧弥漫着焦糊与臭氧的味道,配合着昏暗的应急灯光和散落在地的仪器碎片,宛如一片刚刚经历战火的微型战场。
钱老的脸色依旧凝重,但他深知,在危机中往往隐藏着最珍贵的线索。他下令技术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开始抢救性的数据回收工作,特别是那些在危机峰值时刻、可能记录了异常现象的高速缓存和底层日志。
“所有数据,尤其是外部信号和龙纹仪内部场变化的同步记录,哪怕一个比特都不能丢失!”钱老的声音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技术团队像考古队员清理遗址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他们绕开烧毁的单元,从部分幸存的传感器缓存、分布式记录节点甚至是设备固件的临时寄存器中,艰难地提取着数据碎片。过程并不顺利,许多数据流因能量冲击而中断或损坏,需要进行复杂的纠错和拼接。
陈醒和苏青竹也没有闲着。他们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和精神上的疲惫,守在临时搭建的数据恢复工作站前,协助技术人员识别关键的数据流,并提供理论支持,帮助判断哪些异常信号可能是物理真实的,哪些只是设备故障产生的噪声。
时间在紧张而沉默的工作中流逝。几个小时过去,初步的数据拼图逐渐形成。
首先被确认的是那个外部信号的强大与异常。其峰值强度远超“曦和”探测器以往记录的任何“幽灵信号”,其调制包络的复杂程度,也绝非自然现象所能解释。更令人不安的是,信号分析专家在仔细检查频谱后,发现其载波频率附近,存在极其细微的、仿佛经过加密或编码的旁瓣结构。
“看这里,”一位信号处理专家指着放大后的频谱图,“这些微弱的频率分量,它们的功率分布和间隔,不符合任何已知的噪声模型或调制方式。它们……它们看起来像是某种……‘附加信息’。”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脊背发凉。如果这是真的,那就意味着那个未知的存在,不仅在“回应”他们的实验,更可能在尝试传递某种“信息”!
然而,最关键的发现,来自于对龙纹仪内部能量场变化与外部信号到达时间的超精细比对。当技术员终于将一段来自龙纹仪核心场域探头的、在手动切断前几微秒的宝贵数据成功复原并放大后,屏幕上显示的图像,让陈醒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瞳孔骤缩!
在那狂暴的能量涡旋即将崩溃、外部信号达到顶峰的最后一刹那,龙纹仪内部那个由“能量符文”引导形成的、濒临瓦解的自组织回路,其微观结构并非完全混乱。在极高时间分辨率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回路中某些特定的能量节点,在外部信号特定频率分量的“驱动”下,发生了极其短暂但高度协同的“状态翻转”!
这种“状态翻转”的模式,并非随机,而是呈现出一种清晰的、离散的、二进制般的特征!就像……就像某种原始的、基于能量的逻辑电路,在被外部信号强行“写入”或“触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