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 第571章 隧藏水脉,汞映种魂

第571章 隧藏水脉,汞映种魂(1/2)

目录

特奥蒂瓦坎的烈日炙烤着黄泉大道的石板,玄龙号的能量探测器穿透地表时,羽蛇神金字塔下方突然浮现出紊乱的蓝色光网。阿瑶的纵目面具发出尖锐的蜂鸣,镜片上的三维模型正逐帧解析隧道结构:“锚点能量锁在地下隧道的祭祀区!但 110 米长的隧道路径全被篡改 —— 分裂者用‘水脉蚀种咒’污染了灌溉系统,玉米地的虚影正在消失!”

萧承煜踏上希乌达德拉广场的瞬间,脚底传来潮湿的凉意。羽蛇神金字塔的石灰岩墙面爬满暗绿色苔藓,塔身的羽蛇鳞片纹路里渗出灰黑色黏液,广场东侧的地面塌陷处,露出一截断裂的石制水管,管壁刻着的螺旋纹正被暗金色能量吞噬。“他们破坏了供水系统的能量循环。” 玄序展开羊皮卷,指尖划过特奥蒂瓦坎水利遗址图谱,“资料显示隧道与城郊灌溉渠相连,现在渠水全成了死水,那些黏液是能量污染的痕迹!”

隧道入口的碎石堆前,凌玥正蹲在一块绿岩石像残片旁,金杖刚触碰到石像,杖身的洛书符号就如涟漪般扩散:“是特奥蒂瓦坎的祭祀人像!但基座刻着特殊符号 ——” 她拨开碎石下的泥土,半块玉制水尺从土中露出,青白玉质上的刻度异常熟悉,“是殷商的井田制灌溉标尺!刻度旁混着玛雅的‘水’形象形文,这是双文明水利技术融合的铁证!”

通讯器里突然炸出苍烈的怒吼,背景混着渠道崩塌的巨响:“西灌溉渠被占了!这群混蛋在渠壁嵌能量晶石!” 全息投影切换的瞬间,所有人都攥紧了拳头:十二条通往玉米地的石砌渠道被按星形排列,分裂者正将暗金色晶石嵌入渠壁的符号凹槽,灰光顺着螺旋纹流淌,在地面织成巨大的阵法 —— 阵眼处的符号一半是特奥蒂瓦坎水神的蛇形纹,一半是扭曲的枯神咒文,正贪婪地吞噬着隧道渗出的蓝光。

“他们想切断水利系统与种源的共生关系!” 苍烈的机甲锁链缠住一名分裂者的石铲,却被铲刃上的灌溉符号灼伤,仪表盘弹出红色警报,“这些渠道是‘生命水脉’!记载着玉米灌溉的周期规律,现在全被改造成吸能管道了!” 话音未落,地下隧道突然传来沉闷的轰鸣,羽蛇神金字塔的塔尖射出暗金光柱,周围的玉米地虚影瞬间枯萎 —— 塌陷的渠道深处,一卷碳化的树皮抄本露了出来,残页上的象形文依稀能辨认出 “灌溉”“金星”“黍米” 的字样。

“锚点在隧道尽头的祭祀区!但得先破三重水脉机关!” 玄序的手指在羊皮卷上飞快滑动,调出隧道的剖面图,“要清理渠壁的能量晶石、激活黄铁矿球节点、校准液态汞的宇宙模型!再过五十分钟就是地下水脉涨潮的时刻,这是激活锚点的唯一窗口!” 阿瑶已经摘下纵目面具,调试能量探测程序:“面具检测到隧道内有 28 个能量节点,对应殷商二十八宿,得按水脉流向注入能量才能连通!”

萧承煜将十四枚晶石按四方方位嵌入地面,青铜光流在广场织成半透明结界:“苍烈守西灌溉渠,别让他们再嵌晶石;玄序、阿瑶负责清理渠道和激活节点;凌玥跟我进隧道。” 他话音刚落,地面突然剧烈震颤,隧道入口的石墙轰然崩裂,半块玉制水闸从碎石中滚出 —— 水闸的边缘刻着特奥蒂瓦坎的螺旋纹,中心却嵌着殷商的 “川” 字符号,凌玥用检测仪一扫,屏幕立刻弹出数据:“这是双文明水利工具融合的证据!碳 - 14 测年显示距今 2600 年,与拉文塔遗址的玉璋年代衔接!”

隧道内比预想中幽深,潮湿的空气里混着汞的刺鼻气味。每隔十米,壁面上就镶嵌着一枚黄铁矿球,其中七枚已被灰光覆盖。凌玥的金杖在黑暗中亮起微光,照亮地面的渠道刻痕:“这些螺旋纹记录着灌溉水量的计算方法!‘单圈纹’是一亩地的用量,‘双圈纹’是十亩 ——” 她突然停在第 36 米处,这里的黄铁矿球碎裂成两半,“分裂者破坏了关键节点!水脉能量被切断了!”

隧道中段的南北偏室里,散落着 400 多个黄铁矿球,其中 130 个已被替换成枯神晶石。玄序蹲在偏室角落,羊皮卷自动展开双文明水利图谱:“这些黄铁矿球是能量放大器!对应玛雅的 20 进制计数法,每 13 个一组控制一条灌溉渠!” 阿瑶操控无人机射出金绿光击中枯神晶石,碎裂的晶石下露出隐藏的符号 —— 竟是殷商先民与特奥蒂瓦坎人共同测量水位的场景,旁边刻着甲骨文 “河” 字。

“西灌溉渠的晶石快嵌满了!” 苍烈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全息投影里,分裂者首领戴着水神面具,手中的石杖一挥,渠水突然逆流,冲毁了附近的玉米地虚影,“他们想提前启动‘水脉蚀种咒’!让灌溉技术与种源彻底脱钩!” 背景里满是金属碰撞声,“这群混蛋的石杖能操控污染水脉!我机甲的能量盾快被腐蚀穿了!”

隧道深处的祭祀区比资料中更震撼,8 米长的平台上铺满各类遗物:危地马拉玉石、加勒比海螺、黑曜石器,最中央的凹槽里盛着一池液态汞,汞面倒映着扭曲的能量纹路。“是宇宙模型的象征!” 凌玥的惊呼打破了寂静,她用金杖轻点汞面,屏幕立刻弹出基因数据,“汞里泡着玉米和黍米的混合种子!这就是‘水利种脉’的核心 —— 用双文明灌溉技术培育跨洋作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