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星脉护生!跨文明急救网筑牢生命线(1/2)
第43章:星脉护生!跨文明急救网筑牢生命线
伽马星绿晶森林边缘的临时医疗基地内,数百名来自32个文明的医疗人员围站在全息实训台旁,专注聆听陆哲的讲解。实训台上方悬浮着不同文明的生理结构模型——伽马星的藤蔓血管、泽塔星的晶体能量核心、游牧文明的柔性肌理,而台面上的能量平衡剂与便携式医疗舱,正散发着温和的蓝绿色光晕。这是联盟首次跨文明医疗培训,目标是打造一支无死角覆盖、跨物种适配的急救队伍,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筑牢生命防线。
“跨文明急救的核心是‘适配’而非‘统一’!”陆哲身着联盟医疗制服,指尖划过全息模型,“不同文明的生理结构、能量循环方式天差地别——伽马星人靠藤蔓脉络传输能量,泽塔星人依赖晶体核心储能,游牧文明则需要持续的能量补给维持代谢。我们的培训要攻克三大难关:生理差异适配、多语言沟通、能量类创伤急救。”
培训课程被拆解为三大实战模块,兼顾理论与实操:
- 跨文明生理通识课:通过星链共享的32个文明生理数据库,详解各物种的“能量脆弱点”——比如岩砾族的铠甲缝隙易受能量冲击、黑风族的翼膜血管不耐高温,配套发放《急救适配手册》,用图示标注不同文明的急救穴位与药物禁忌;
- 能量创伤急救实操:以“能量暴走、晶体破损、藤蔓断裂”三大高频战伤为场景,用全息模拟系统还原战场环境,医疗人员需在3分钟内完成诊断、给药、临时修复,陆哲团队全程实时点评,纠正操作偏差;
- 多语言沟通特训:接入星链实时翻译模块,解决语言障碍问题,同时培训“通用急救手势”与“能量信号沟通”,确保面对语言不通的伤员时,能通过简单动作传递治疗意图,避免因沟通误解延误救治。
“泽塔星的晶体核心破损,不能直接注射能量平衡剂!”陆哲叫停一组实操演练,调出晶体族的急救流程,“必须先用光伏修复胶封堵破损处,再通过能量导管缓慢输入稀释后的平衡剂,否则会导致能量外泄灼伤内脏。记住,所有能量类药物的使用,都要遵循‘先适配、后给药’的原则。”
培训现场,来自阿尔法星的埃伦博士与伽马星的医疗人员组队演练,前者擅长能量监测,后者熟悉藤蔓类创伤修复,两人配合完成了“晶体族与伽马星人联合受伤”的模拟急救,动作流畅默契。“之前我们只懂自己文明的医疗方式,现在通过培训,终于能跨物种救人了!”埃伦博士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语气中满是成就感。
与此同时,跨文明医疗急救网络的搭建同步推进。陆哲联合星辰团队,以星链为核心,构建“三级急救节点”体系,实现战场、后方、核心区的无缝衔接:
1. 前线机动医疗点:在红沙荒原、绿晶森林边缘设立15个移动医疗舱,每个舱配备2名跨文明医疗员、便携式能量监测仪与急救包,可快速响应战场伤员救治,5分钟内抵达事发地点;
2. 区域医疗站:在各文明聚居地与舰队停泊港建立8个区域医疗站,配备星际适配医疗舱、能量平衡剂储备库,承接前线转运的重伤员,提供进阶治疗;
3. 核心医疗舱:位于火星总部与伽马星绿晶核心区,配备量子远程会诊系统与重症监护设备,由陆哲牵头的专家团队坐镇,可通过星链指导前线医疗人员处理疑难病例,实现“远程诊断+现场施救”的高效协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