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晚星国际成跨国集团!市值破千亿(1/2)
第141章:晚星国际成跨国集团!市值破千亿
五月二十一下午2点,纽约曼哈顿的阳光带着初夏的炽烈,斜斜地洒在华尔街11号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大楼上。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石柱上的浮雕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而楼内的交易大厅里,却涌动着滚烫的热意——电子屏的冷蓝光与人群的热切目光交织,键盘敲击声、交谈声、惊叹声揉成一片沸腾的声浪,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历史性时刻”的紧张与兴奋。
巨大的纳斯达克主屏占据了交易大厅北侧整面墙,高12米、宽20米的屏幕上,左侧以毫秒级速度滚动着道琼斯、标普500等全球主要股指的实时数据,绿色的涨势线条像活过来的藤蔓般向上攀爬;右侧则牢牢定格在“晚星国际(wx Iional)”的企业标识上——靛蓝色的字体衬着银色的立体地球轮廓,地球表面的经纬线泛着细腻的金属光泽,每一道线条都对应着晚星国际的全球业务布局。标识下方的股价数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跳动:998.7亿美元、999.2亿美元、999.9亿美元……每一次跳动都引来人群中一阵细碎的抽气声,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锁在那串即将突破千亿的数字上。
林晚站在交易大厅的核心区域,身着一身意大利定制的黑色羊毛西装套裙,面料挺括却不失柔软,裙摆垂落至膝盖下方,恰好露出脚踝处的银色细高跟。内搭的白色真丝衬衫领口微敞,别着一枚由匠人手工打造的银色“晚星”徽章——徽章中央是缩小版的地球标识,边缘缠绕着细如发丝的文化卷轴、旅游路线图与环保叶片图案,分别对应三大核心板块,在灯光下转动时,能折射出细碎的星光。她的长发被精心挽成低髻,几缕浅棕色的碎发垂在耳畔,既保留了企业家的干练,又添了几分从容不迫的柔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装袖口的珍珠纽扣,那是陆哲早上特意帮她扣上的,说“细节里藏着气场”,此刻掌心的温度透过纽扣传来,让她在喧嚣中多了份踏实的底气。
身边的宋明穿着一身深灰色条纹西装,领带是与晚星标识同色系的靛蓝色,胸前口袋里露出半截烫金封面的《晚星国际全球资产整合报告》。封面的烫金工艺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跨国集团战略落地”八个字采用浮雕设计,指尖划过能清晰感受到凸起的质感。他的指节因为紧张而微微泛白,却仍死死攥着报告边缘,眼神里的兴奋几乎要溢出来——为了这一天,整个团队熬了整整八个月:从梳理全球28个国家的资产权属,到与当地政府谈判业务许可,再到协调三大板块的协同机制,无数个深夜的会议室里,咖啡杯堆成小山,白板上的方案改了一版又一版,连打印机都因超负荷运转换过三次硒鼓。
“叮——”下午2点整,开市的铜钟声准时响起,清脆而厚重的声响穿透了交易大厅的喧嚣,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千亿市值”的大门。主屏上的股价数字猛地一跳,稳稳停在了1.3亿”,紧随其后的“破千亿”标识像一束燃烧的火焰,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氛围。
“破了!真的破千亿了!”人群中,一位戴着金边眼镜的分析师激动地挥了挥手里的平板,平板屏幕上还停留在晚星国际的财务报表页面。原本围在主屏前的记者们纷纷挤上前,闪光灯在大厅里连成一片流动的星河,快门声此起彼伏。《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莎拉挤到林晚面前,话筒几乎要碰到她的衬衫领口,语速飞快地提问:“林总,晚星国际仅用三年时间,就从中国本土的影视公司成长为千亿市值的跨国集团,您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文化企业的全球化路径已经成熟?”
林晚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缓缓转头,目光扫过身边忙碌的团队:负责文化板块的总监周然正和迪士尼的亚太区总裁热烈交谈,手里展开的《丝路宇宙》剧集合作方案上,贴着精致的场景概念图——唐代长安的集市与现代纽约的唐人街在画面中交叠,旁边标注着“跨时空文化共鸣”的核心创意;负责旅游板块的经理李薇正用激光笔指向3d沙盘,向东南亚文旅联盟的代表展示“零碳文旅专线”的路线——从泰国清迈的古城出发,途经老挝的琅勃拉邦,最终抵达中国云南的丽江,全程采用新能源大巴,沿途的休息站都配备了星辰科技的光伏充电设备,沙盘上的LEd灯还模拟出白天的日照与夜晚的星光;负责环保板块的工程师陈默则在调试一块实时数据屏,屏幕上显示着肯尼亚“光伏+水资源净化”项目的运行数据:日均发电量1200千瓦时,净化水量50吨,惠及当地3个村庄共2000人,数据每5分钟更新一次,绿色的“正常运行”标识稳稳亮着。
林晚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看到周然因激动而泛红的脸颊,李薇指尖因频繁点击沙盘而沾到的细小灰尘,陈默眼镜片上反射的数据屏蓝光,才缓缓开口,声音透过话筒传遍大厅,清晰而坚定:“核心竞争力是‘协同’——文化、旅游、环保三大板块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彼此支撑的‘铁三角’;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不是割裂的区域,而是相互联动的‘同心圆’;团队与合作伙伴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而是共同成长的‘共同体’。至于千亿市值,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晚星团队每一位成员熬夜改方案、跑现场、啃硬骨头的结果,更是所有信任我们的合作伙伴,愿意与我们一起探索‘商业+文化+环保’新模式的成果。”
话音刚落,宋明快步上前,将手里的《全球资产整合报告》翻开至“业务版图”页,指着上面彩色的世界地图:“林总,您看——经过八个月的整合,我们在北美、欧洲、东南亚、非洲的业务已形成闭环。文化板块方面,除了与hbo签订《丝路往事》的独家播出协议,还在洛杉矶、伦敦建立了6个本土化内容制作中心,吸纳了200多名当地创作者,正在筹备的《拉美神话与中国山海经》合拍项目,已经收到了flix的预购意向;旅游板块的‘零碳专线’不仅在东南亚打响名气,上个月刚推出的‘地中海光伏之旅’——从法国戛纳到意大利威尼斯,沿途参观光伏电站与历史遗迹,首月就售出了3000个名额,复购率达到45%;环保板块更超出预期,肯尼亚项目落地后,坦桑尼亚、乌干达等5个国家主动提出合作,我们还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订了‘全球光伏环保联盟’协议,未来三年计划在非洲建设100座小型光伏电站。”
他的手指顺着地图上的营收曲线滑动,指尖停在“抗风险数据”栏:“最关键的是抗风险能力——去年欧洲能源危机时,传统能源企业营收下滑,我们的环保板块却因光伏项目需求激增,营收逆势增长32%,其中德国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还被当地政府评为‘能源转型示范项目’;今年北美影视市场遇冷,很多公司靠裁员节流,我们的文化板块却靠着《丝路》Ip衍生品实现了营收补位——联名手办在亚马逊上销量破10万件,主题快闪店在纽约、多伦多的客流量日均超5000人;旅游板块更有‘季节对冲’优势,北半球夏季主推欧洲避暑线路,冬季则发力东南亚暖阳线路,全年营收波动始终控制在5%以内。现在三大板块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不补’的格局,任何一个板块遇到市场波动,另外两个都能及时顶上,这也是华尔街分析师看好我们长期价值的核心原因。”
林晚接过报告,指尖触到纸张的厚重质感——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报告,而是用数据与汗水写成的“成长日记”。每一组数据背后,都藏着团队不为人知的付出:去年冬天,周然为了拿下hbo的合作,在巴黎的会议室里连续熬了七个通宵,方案改到第12版时,因过度疲劳差点晕倒在打印机前,最后是靠着一杯又一杯的黑咖啡撑到签约;李薇为了考察“零碳专线”的云南段路线,在海拔3000米的山路上徒步三天,登山鞋的鞋底磨穿了,脚后跟渗出血,她就用创可贴裹着继续走,只为确认沿途每一个光伏充电点的位置是否合理;陈默在肯尼亚调试设备时,当地气温高达42度,正午的阳光把光伏板晒得烫手,他的手臂被晒伤脱皮,却仍坚持在现场盯着数据,直到设备稳定运行才肯去医院处理。这些画面像电影片段一样在她脑海里闪过,心里涌起一股沉甸甸的自豪——她拥有的,是一支能打硬仗、肯吃苦、有温度的团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