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我成了异世界唯一神明!包工头? > 第26章 规则奇点与反向侵蚀

第26章 规则奇点与反向侵蚀(1/2)

目录

“彼岸行者”的“礼物”如同一把双刃剑,为陈默打开了通往更高层次力量的大门,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他首先做的,并非盲目应用那些知识,而是动用全部计算力,在“世界心核”的沙盒环境中进行最严格的推演和验证。

对“源初污染”的解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礼物”中的指引,陈默成功定位了污染规则中的几个关键“共振频率”。通过精确调制世界权限的输出,他能够像使用超声波碎石一样,在不引发大规模畸变的前提下,更有效地剥离和隔离小范围内的污染规则,甚至能将部分剥离出的、相对稳定的扭曲规则碎片,进行封存,作为潜在的“武器”或“材料”。

对高维技术的理解也突飞猛进。他虽然还无法复制Z-17的技术,但对其能量传输和屏蔽原理有了本质的认识。他开始尝试改造神域的防御体系,将地精古老符文、“世界心核”的波动以及新理解的屏蔽技术相结合,构筑了一个更加高效、针对性更强的 “规则迷锁” 。这个迷锁无法完全阻挡Z-17的观测,但能极大增加其解析成本和渗透难度,并对那些信息干扰信号有了更强的过滤和反弹能力。

最大的收获,来自于对“研究所行为逻辑”的分析。 “彼岸行者”提供的资料指出,研究所的运作高度依赖其核心的“绝对指令集”,这些指令在追求“效率”和“数据收集”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因逻辑自洽而产生的“盲区”或“最优解陷阱”。

陈默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他不再将Z-17视为一个全知全能的对手,而是看作一个拥有强大力量但遵循特定“程序”的超级AI。他要做的,不是硬碰硬,而是寻找其“程序”中的漏洞,进行规则层面的黑客攻击!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Z-17赖以维持其“净化者”军团协同作战的高维指挥网络。

根据“礼物”中的原理和之前信息战的经验,陈默策划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行动——“规则奇点”植入计划。

他不再满足于发送干扰噪音或虚假信息。他利用对“源初污染”和世界规则的理解,精心编织了一个极其复杂、蕴含着大量自相矛盾、逻辑死循环和基于tq-73世界独有规则结构的 “规则悖论包” 。这个“悖论包”本身不具有攻击性,但其复杂程度和内在逻辑冲突,远超“净化者”指挥网络常规的数据处理能力。

然后,他选择了Z-17信息网络中的一个关键中继节点(之前信息战时锁定的目标),利用“规则迷锁”制造了一个极其短暂的防御漏洞作为诱饵。当Z-17的系统自动尝试修复漏洞、加大数据流扫描以分析这个“异常”时,陈默将那个“规则悖论包”伪装成一段看似重要的环境规则数据,悄无声息地“推送”了过去!

如同将一颗结构极其复杂的病毒种子,投入了一条高速运转的数据河流。

计划成功了!Z-17的系统在捕获到这个“规则悖论包”后,其内置的“高价值数据分析协议”被触发,开始调动大量计算资源试图解析它。然而,这个悖论包是陈默为它量身定做的“逻辑泥潭”,其内在的矛盾性使得解析过程陷入了无限循环和资源占用飙升的境地!

陈默通过世界权限,能隐约感觉到,那个中继节点所在的高维区域,其规则运转出现了一丝微不可查的凝滞和过载!虽然很快就被Z-17更底层的系统权限强行隔离和清除,但就在这短暂的窗口期内,与这个中继节点相连的部分“净化者”单位,出现了明显的指令延迟和协同失调!

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