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8006章 领扬州漕司治盐课 巡钱塘海舶验市舶

第8006章 领扬州漕司治盐课 巡钱塘海舶验市舶(2/2)

目录

1282年署理浙东道时,马可面临最艰巨的挑战:定海水域三月内连发五起番船触礁事故。在勘察招宝山时,他看见渔民用铜镜反射日光为船只引航,突然灵光闪现。

建塔九丈,顶层设水晶镜,他在工程图上标注,效仿亚历山大港法罗斯灯塔,结合闽南石塔工艺。施工期间,他亲自监督糯米浆拌三合土的浇铸,坚持在基座埋入暹罗锡锭防潮——这个细节后来让灯塔历经六百年海风侵蚀依然屹立。

最巧妙的设计在照明系统。马可召集波斯玻璃匠与江南灯工,制造出可盛五十斤鱼油的琉璃灯罩。又借鉴宋朝《武经总要》中的镜面聚焦技术,使灯光能穿透雨雾。竣工那夜,十里外的海船看见山巅光华,竟以为新月坠地。

番商们称此塔为波罗塔,碑阴用汉文、八思巴文、阿拉伯文镌刻建塔纪略。马可不知道,这个航标直到清代仍被《海国闻见录》记载,更成为郑和船队下西洋的重要导航参照。

在扬州任期的最后时光,马可完成了他最珍视的工程:将漕司档案库扩建为万国典籍阁。这里不仅收藏着《泉州番船志》《庆元港图》等航海文献,更有一批他亲自整理的比较研究:

对比威尼斯盐税与两淮盐法的羊皮卷

记录阿拉伯牵星术与闽南过洋牵星图的合订本

分析赛里斯丝绸与江南织造差异的绢谱

离任前夜,他登临招宝山灯塔。望着江海交汇处的万国商船,忽然想起二十年前在亚得里亚海眺望东方的情景。此刻他掌中握着三件信物:扬州漕司的鱼符、大都颁发的通行金牌、以及威尼斯故乡的圣马可徽章。

当黎明降临,他最后一次用波斯风格羽毛笔蘸取徽州墨,在航海日志上画下串联东西方的航线。这条线从威尼斯经君士坦丁堡延伸至扬州,又继续指向更遥远的东方——那里有他即将探索的高丽金刚山、日本银矿、占城稻乡...

下山时,守塔老兵听见这位异国总管用汉语吟诵: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他不知道这是李白的诗句,却看见马可眼中映着千帆过尽的沧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