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6章 孔雀胆毒断肝肠 青史斑斑血泪痕(2/2)
最诡异的异象发生在淮安路安置所。脱脱临终前寄出的《农桑辑要》注稿,竟在运送途中发芽——原来他在书函夹层藏了改良稻种。老仆赤老温将这些谷粒撒在庭院,来年秋收时,稻穗皆呈罕见的孔雀蓝色。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秋,徐达大军攻破大都。在整理前朝档案时,明军发现个玄铁匣。内藏脱脱亲笔《更化录》,页边密密麻麻写满后续新政构想,其中漕粮改海运的条款旁,竟有张士诚的朱批:此策若行,江南早定。
朱元璋翻阅至《盐政革新》篇时,突然拍案长叹:使元主能用其言,天下岂为朕有?随即命宋濂将脱脱事迹编入《元史·良吏传》。据说洪武皇帝曾在奉天殿独坐整夜,对着《更化录》上每引减税三钱的条款反复摩挲。
历史的因果在此形成闭环。当年脱脱在高邮放过的义军小校,后来成了徐达的先锋;他临终前改良的稻种,被郑和带往南洋;就连那阙《牧羊曲》,也经改编成了明军北伐时的军歌。
最动人的后续发生在永乐年间。某个雪夜,退休的大学士杨士奇在南京书肆发现部奇书。扉页钤着私印,内页却满是张士诚、朱元璋、朱棣三代人的批注。当翻至末页天下仓廪实五字时,老学士突然老泪纵横——这分明是当年卢沟桥血书的拓片。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前,特意到云南寻访脱脱后人。在孔雀驿旧址,他见到个奇异景象:当地彝人用蓝稻米酿造的孔雀酒,竟能解瘴毒。而哈剌章的子孙早已融入傣族,至今仍保存着半部烧焦的《新政录》。
时光流转到景泰七年(1456年),苏州知府在修缮承天寺时,从张士诚碑刻下掘出个陶瓮。内藏脱脱的丞相官袍,胸前用金线绣着《禹贡》全文。最令人称奇的是,历经百年岁月,那些金线依然在暗夜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