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2306章 星陨河朔(1607-1611)

第2306章 星陨河朔(1607-1611)(1/2)

目录

万历三十五年的春天,七十一岁的朱载堉在怀庆城东的宅院里,开始了人生最后的学术整理。清晨的微光透过窗棂,洒在堆积如山的书稿上。他缓缓展开宣纸,毛笔在砚台中蘸满浓墨,开始撰写《律吕正论》的序言。

“臣老矣,然天地之理无穷...”笔锋略显颤抖,却依然坚定。这部最后的着作,他要将毕生研究的精髓尽数收录。

在整理舞蹈理论时,他忽然想起四十年前观摩社火的场景。那些生动的民间舞蹈,虽历经岁月,仍在他脑海中翩然起舞。他创造性地设计出“二人对舞谱式”,用精妙的符号记录双人舞蹈的每一个互动。这套舞谱比西方最早的舞蹈记录方法早了整整两个世纪。

“老爷,该用药了。”老仆轻声提醒。

朱载堉从书案前抬头,微笑道:“待我记完这一式。”

此时,他的学说早已传遍天下。远在京城的利玛窦在寄往罗马的信中写道:“中州郑世子精于律历,其法甚妙。彼以算学解音律,创制新法,实为罕见。”这位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在阅读《乐律全书》后,深深为中国王子的智慧所折服。

徐光启更是朱载堉学说的积极传播者。在编纂《农政全书》时,他多次引用朱载堉的天文测算方法。某日,他与友人谈论时感叹:“郑世子之学,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其测影之法,精微至极,可为后世典范。”

消息传回怀庆,朱载堉只是淡然处之。他继续埋首研究,每天工作六个时辰。年迈的身体已大不如前,咳嗽日渐加重,但他仍然坚持亲自校验每一个数据。

万历三十八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七十四岁的朱载堉染上了风寒,却仍不肯放下工作。他在病榻上校阅《律吕正论》的最后章节,手指因寒冷而微微发抖。

“父亲,歇息片刻吧。”养子朱翊钫担忧地劝道。

“时不我待啊。”朱载堉轻声叹息,“这些学问,总要留给后人。”

翌年开春,他的病情稍有好转,便立即投入工作。三月初,他完成了《律吕正论》的最后一卷。望着整理完毕的书稿,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四月十五日清晨,朱载堉将家人唤到床前。他的声音虽然虚弱,却异常清晰:“我这一生,求索天地至理,无怨无悔。死后不必厚葬,一切从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