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2205章 晚境凄凉(1514-1523)

第2205章 晚境凄凉(1514-1523)(2/2)

目录

王宠俯身床前,轻声提出请求。唐寅缓缓睁开浑浊的双眼,看着这位一直敬重自己的年轻友人,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他在童子的搀扶下,挣扎着坐起,披上那件早已褪色的青袍。画案被移到床前,宣纸铺开,研墨的童子手在微微颤抖。

唐寅凝神提笔,他的手已有些颤抖,但目光却异常专注。他画的是一幅《松鹤图》。图中,一株古松自危崖斜出,枝干虬劲如龙,但松针已显疏落,带着凛冬的萧瑟。一只仙鹤独立于松干之上,引颈向天,似欲长鸣,却又暗含一种无声的哀戚。危崖之下,是茫茫的云海,空无一物。整个画面意境高寒、孤寂,充满了诀别的意味。他用尽最后的气力,在画幅上方题款:

“月明乌鹊桥,风露淞江顶。”

诗句空灵而凄清,仿佛灵魂已超脱于这污浊的尘世,徘徊在明月清风之巅,其中暗含的对故友的诀别之情,王宠读来,已是泪眼婆娑。这幅《松鹤图》,笔力虽不及盛年时雄健,但意境之超迈、情感之沉郁,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其艺术生命最后的、也是最绚烂的绽放。

完成此画后,唐寅的气力仿佛彻底耗尽。此后数日,他持续高烧,时常陷入谵妄状态。弥留之际,他口中反复呓语的是那句:“海棠睡未足……” 这句旖旎而朦胧的诗句,出自他早年的一首《题海棠美人图》。或许,在生命最后的幻梦中,他见到的并非科场的梦魇,也非生活的苦难,而是他一生所钟情、所追寻的,那永恒的美与艺术之魂,那如海棠春睡般,未曾被这浊世完全惊醒的、纯粹的诗意。

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十二月初二,一代才子唐寅,在“海棠睡未足”的呓语中,溘然长逝,终年五十四岁。他的离世,静默得如同窗外飘落的一片枯叶。由于家徒四壁,无钱营葬,后事全靠几位挚友——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人凑钱料理。

根据其遗愿,他被安葬在桃花庵附近,横塘王家村的祖茔旁。陪葬品简陋得令人心酸:只有一方他用了大半生的歙砚,两支早已磨秃的画笔,以及一册他亲手编订的《唐伯虎诗集》手稿。这便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全部,也是一个文人最终极的、也是最骄傲的告白。

他的墓志铭,由相交大半生的知己祝允明含泪撰写。铭文中有这样的句子:

“有鸟骄斯,高飞啼叫… 莽苍天地,一顾何有?… 孰谓才人,以身试选?”

“孰谓才人,以身试选?” 这最后一句,如同一声沉重的叹息与诘问,既是对唐寅因科举而毁掉一生的悲剧性总结,也道尽了在那个时代,所有才华横溢却又命运多舛的文人们,所面临的普遍困境与无奈。唐寅的故事,随着他的逝去而落幕,但他的诗文书画,以及他那交织着狂放、悲凉与不屈精神的传奇一生,却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在后世无数人的追忆与传诵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