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2章 石柱联姻 白杆初现(1595-1599)(1/2)
第二章 石柱联姻 白杆初现(1595-1599)
万历二十三年(1595)春,鸣玉溪的桃花盛开时节,二十一岁的秦良玉身着父亲特制的鎏金山文甲,外披大红喜服,踏上了前往石柱的花轿。这支送亲队伍不同寻常——三十六口樟木箱中,半数装的是兵书舆图;陪嫁丫鬟皆能骑射,妆奁底层暗藏十二把淬火苗刀。当花轿行至长江铜锣峡,忽闻岸崖响起尖锐梆子声,十余艘倭寇快船顺流扑来。
“保护小姐!”送亲总管秦刚话音未落,轿帘已被金刀挑开。但见秦良玉扯落盖头,从妆奁夹层取出柘木弓,三支雕翎箭连珠射出。首箭穿透倭酋喉骨,次箭钉碎舵轮,第三箭竟将桅杆绳索齐刷刷切断。溃散的倭寇惊惶四窜:“这娘子是夜叉转世!”
消息由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师,五日后摆在万历帝的案头。司礼监太监当众诵读重庆卫奏报,当念到“新妇三箭定风波”时,年轻的皇帝击节赞叹:“昔年冯夫人持节安西域,今有秦氏女张弓镇长江。”特赐“忠勇可风”泥金匾额,此匾后来高悬石柱宣抚司衙门,成为土家族儿女世代传颂的佳话。
石柱宣抚使司地处北纬30°的武陵山腹地,正如秦良玉在《守边策》中所述:“东扼荆襄,西连巴蜀,实为西南锁钥。”其夫马千乘乃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世代镇守此地。然而随着万历朝推行“改土归流”,这位年轻土司的处境愈发微妙——重庆府派来的流官时常越权,卫所军户与土司兵摩擦不断。
大婚次日,秦良玉巡视校场时蹙紧眉头。士兵们仍在用陈旧竹矛操练,枪头锈迹斑斑,队列松散如市集。她当即召来石柱最好的铁匠与木匠,在妆台前展开绘有奇巧机关的图样。这套被后世称为“白杆枪”的兵器系统,取当地三十年白腊木为杆,木质坚逾寻常三成;枪头仿照诸葛钩镰设计倒刺,可破锁子甲;最妙在尾端铁环,战时相扣即成云梯,渡江相连便作浮桥。
工匠头领马铁锤捧着图纸双手发颤:“夫人,这…这要耗费三年库银啊!”秦良玉不语,只将陪嫁的十二斛东珠倾入熔炉。珍珠在铁水中化作青烟时,她朗声道:“珠玉易朽,唯兵锋可传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