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4章 红豆山庄 暗通复明(1646-1664)(2/2)
临终托付,红豆泣血。
北伐的烽火最终因郑成功的战术失误而功败垂成,反清复明的大业自此转入低潮。希望如同风中残烛,摇曳欲灭。康熙三年(1664)五月,八十三岁的钱谦益病危,生命走到了尽头。
柳如是昼夜侍疾,衣不解带。此时的她,不仅要面对与丈夫的永诀,更敏锐地察觉到,来自家族内部的危机正在步步紧逼。钱氏家族的旁支子弟,如钱朝鼎、钱曾等人,早已对钱谦益丰厚的家产虎视眈眈。他们欺钱谦益年老昏聩,柳如是乃一介女流且出身不高,竟开始在老人病榻之旁,公然讨论瓜分田产、抢夺珍藏,气焰嚣张。
柳如是心中悲愤交加,却异常冷静。她深知,丈夫一生着述,尤其是晚年那些记录了他们秘密支援抗清活动心路历程的诗文,如《投笔集》等,是比任何金银田产都更为重要的精神遗产,一旦落入这些不肖子弟或清廷手中,必将招致毁版甚至灭门之祸。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她趁着守候的族人困倦松懈,强撑着疲惫的身躯,将钱谦益最重要的文集手稿,特别是那部藏着无数秘密与悲鸣的《投笔集》,小心翼翼地包裹好,然后撬开卧室复壁(即双层墙壁中的夹层),将这些浸透着血泪与忠魂的纸张,一一隐匿其中。这个动作,一如她当年在绣图中隐藏军事机密,同样需要极致的谨慎与无畏的勇气。她在为一段不容于当世的历史,寻找一个得以保存至未来的栖身之所。
病榻上,钱谦益气若游丝。他回望自己的一生,少年得意,中年蹉跎,晚年失节,所有的荣辱悲欢,似乎都凝聚在身边这个不离不弃的奇女子身上。他用力抬起颤抖的手,指向窗外那株在月光下影影绰绰的红豆树,老泪纵横,用尽最后的力气对柳如是泣道:
“此树……此树三百岁矣……望君如望我……”
这株他当年满怀爱意亲手为柳如是移栽的南国相思木,见证了他们惊世骇俗的爱情,也见证了他们在家国巨变中的挣扎与坚守。如今,它更承载着钱谦益无尽的忏悔、嘱托与期望。他希望柳如是能如这棵坚韧的树木一样,活下去,守护好他们共同的秘密与精神。
钱谦益溘然长逝。而神奇的是,自他死后,红豆山庄的那株红豆树,所结出的殷红果实,竟皆呈现出清晰的心形,且每一颗中央都带着一抹如血泪浸染般的深色斑痕。世人皆传,那是钱谦益愧悔的血泪所化,亦是柳如是丹心不灭的象征。
“红豆山庄”的故事并未随着男主人的离世而落幕。家族的豺狼已然亮出獠牙,更大的风暴,正向着刚刚丧夫、孤身一人的柳如是袭来。她将如何在这最后的危局中,扞卫尊严,完成丈夫的遗志?那复壁中的手稿,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这一切,都系于这位历经了秦淮风月、松江知音、国破之痛与暗战风云的奇女子,最后的抉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