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1403章 楚州主屯田 将星惜陨落(1132-1135)

第1403章 楚州主屯田 将星惜陨落(1132-1135)(1/2)

目录

第三章 楚州主屯田 将星惜陨落(1132-1135)

绍兴五年(1135)八月的楚州,残垣断壁间飘荡着硝烟与腐草混杂的气味。新任淮东宣抚使韩世忠站在城楼上,望着这片被战火反复蹂躏的土地,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愁云。他身后忽然响起清越的声音:“夫君可见那些在焦土中萌发的荠菜?草木尚且知时,况乎人心。”梁红玉一袭素衣,手指处竟真有星点绿意刺破荒芜。

三日前他们刚抵达时,楚州城十室九空,郊外良田尽成泽国。梁红玉当即解下铠甲,换上粗布衣衫,带着十二名女兵开始勘测地形。她独创的“三色旗标地法”至今仍记载在《淮郡农政考》中:红旗插盐碱地,白旗标淤塞河道,青旗立宜耕田亩。当她在清河口发现大片被战争废弃的营地时,立即召集流民:“此地上质本沃,只因血浸太深——我等当以稻香涤尽腥膻!”

“三屯九营”制的创设,堪称中国古代军事屯田的典范。梁红玉将五百娘子军分作三屯:植棉营驻马家坡,制甲营设清水浦,医护营依白云庵。每屯又分三营,各司耕作、匠作、训导之职。她亲自设计的多功能耒耜,既能掘渠清淤,又可拆解为长矛,现存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宋代农具中,仍可见这种“兵农合一”的智慧结晶。

最令人动容的是她推广的“双袋制”。每个女兵腰间永远系着两袋稻种:左袋装江南带来的占城稻,右袋盛本地选育的黄穋谷。某日巡察时突降暴雨,她立即解下衣袍覆盖秧苗,自己却因寒热交加病倒。昏迷中仍喃喃:“淮北霜早,需择百日熟种...”醒来后第一件事,便是将在病榻绘制的《淮甸物候图》分送各营。

夜间的楚州城别有洞天。梁红玉命人将《武经七书》刻在竹简上,以松明火把为灯,在废墟间开设篝火学堂。她创造性地将《孙子兵法》“九变篇”编成童谣,孩子们举着芦苇扎成的长矛,在游戏中熟记“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的兵家要义。某夜教授《吴子》“治兵篇”时,她突然以杖画地:“昔日在金山以鼓声制敌,今在楚州当以稻浪为阵!”

九月深秋,淮北平原初现丰收景象。植棉营收获的紫棉缝制成千件冬衣,制甲营用鞣制的牛皮打造新型“锁子甲”,医护营采集的草药装满三十口大缸。初七清晨,梁红玉巡视新开垦的梯田时,突然指着北方阴云说:“金人必不甘见我粮草丰足。”当即下令将重要粮册分藏三处,这个决定在后来改变了战局走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