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历史奇人传 > 第1302章 抉择之路 避世孤山

第1302章 抉择之路 避世孤山(1/2)

目录

第二章 抉择之路 避世孤山

至道元年(995年)的暮春,二十五岁的林逋自钱塘府试归来。行至白堤时,但见残梅纷落如雪,几片花瓣沾在他青色的衣襟上。他驻足凝望这零落成泥的景致,忽然忆起七岁那年,也是在这般落英缤纷的时节,父亲指着凋谢的梅花教导他花开花落自有其时的玄理。这个瞬间,他仿佛听见内心某个执念随之碎裂的声音。

返家后,他径直走向父亲林圃的书斋。守拙斋内檀香袅袅,林圃正在批注《庄子·逍遥游》。林逋整肃衣冠,郑重长揖:儿愿效云间孤鹤,寄情山水,不求闻达于诸侯。话音在满室藏书间回荡,惊起了窗棂上停驻的粉蝶。出乎意料的是,林圃搁下狼毫,眼底泛起欣慰的涟漪:吾家三世积书万卷,原为滋养性灵,岂在区区科场得失?随即取出孤山别业的房契,此处可植梅三百树,当不负吾儿素心。

这个决定在钱塘士林引起不小震动。族叔公拄着鸠杖前来训诫:林氏诗礼传家,岂容子弟效嵇阮狂态?旧日同窗更是作诗讥讽孤山梅影空自好,不及琼林宴上春。唯有母亲姚氏理解儿子的选择,临别时将亲手抄录的《陶渊明集》放入行囊,轻声道:但守本心,莫问人言。

命运的转折往往伴随着生命的逝去。端拱元年(988年)深秋,林圃在诵读《周易》时安然离世,临终前手指遁世无闷的卦象,唇角含笑。次年寒食,姚氏亦随夫而去。短短两年间,林逋经历了双亲永诀,在守孝的二十七个月里,他独对满室缥缃,常在月夜倚梅独坐。某夜见梅影婆娑映照父母牌位,忽然顿悟死生一如花开花落的真谛。服阙之日,他将万卷藏书分赠寺学,仅留《庄子》《陶集》等随身典籍;把祖宅托付老仆看管,自己则带着桐琴、砚台和那套姚氏手抄的《陶渊明集》,毅然走向西湖中的孤山。

这座方圆百亩的湖心小岛,从此成为他终身的道场。初至时但见古木参天,泉声淙淙,唯有几间破旧屋舍掩映在绿荫深处。他亲自动手修缮茅屋,以竹为椽,以苇为帘,取名巢居阁。开垦东坡荒地时,发现此处土质宜梅,遂遍寻湖山,移栽各色梅苗。每日清晨,他荷锄理荒秽;日暮时分,则临湖读书。某次泛舟归来看见新栽梅枝倒伏,竟解下腰间玉带系扶,此事后来被渔人传为和靖束梅的佳话。

他的日常生活极具禅意。破晓即起,先抚《梅花三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