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苏婉的支援?主流媒体的正声(2/2)
林天拿起桌上的资金流水表,推了过去:“天辰的第一笔资金是 2020 年张教授的 50 万天使投资,第二笔是 2021 年的 A 轮融资,1000 万,来自国内的红杉资本,第三笔是 2023 年的 b 轮融资,5000 万,来自高瓴资本,这三次融资的资金流水都在这里,每一笔都有银行记录,你们可以去查。至于境外资金,天辰成立至今,没有接收过任何境外投资,所有营收要么来自国内客户,要么来自合规的外贸订单,完税证明也在这里。”
李姐翻看着资金流水表,又问:“那‘长青 2 号’的技术,有人说来自莱茵集团的窃取,您怎么回应?”
林天起身,带他们去了研发中心。实验室里,几个工程师正在调试设备,林天拿起一块 “长青 2 号” 的样品,递给李姐:“你们可以看一下,‘长青 2 号’的核心是‘纳米级防腐涂层’,这个技术我们从 2019 年就开始研发,中间经历了 137 次失败,2022 年才申请专利,专利号是 ZL.8,你们可以去国家知识产权局查。莱茵集团的防腐技术是‘微米级’,和我们的‘纳米级’根本不是一个技术路线,这是我们的实验记录,从 2019 年到 2022 年,每天都有记录。”
李姐接过实验记录,厚厚的几大本,上面有工程师的签名、实验数据、设备编号,甚至还有几次实验失败时的分析报告。她心里已经有了判断,但还是继续问:“天辰和国家航天、军工合作,会不会涉及技术泄露?”
“我们和国家的合作,都签订了严格的保密协议,所有合作项目都在国家的监管下进行,技术只用于国内的航天和军工领域,没有任何境外输出。” 林天拿出一份合作协议的复印件,“这是我们和国家航天科技集团的合作协议,里面明确写了‘技术仅限国内使用,不得向第三方转让’,你们可以去航天科技集团核实。”
采访持续了三个小时,从林天的创业经历,到研发过程,再到公司的未来规划,李姐问得详细,林天答得坦诚。离开天辰科技时,李姐对周明说:“主编,这是一个被谣言耽误的好公司,林天是个踏实做技术的人,我们得好好写这篇报道。”
一周后,《财经周刊》的封面报道《天辰科技:从出租屋到航天供应商,一个技术创业者的逆袭》发布。报道里详细记录了林天的创业历程,附上了实验笔记、资金流水、专利证书的照片,还采访了张教授、红杉资本的投资人、国家航天科技集团的负责人,每个人都对天辰和林天给予了高度评价。
报道发布当天,# 天辰科技 专访 #冲上热搜第一,阅读量超过 5 亿。网友们的评论彻底反转:“原来林天是靠自己研发起来的,太不容易了!”“那些造谣的人,良心不会痛吗?”“支持天辰,支持国产技术!” 北方工业集团不仅恢复了合作,还增加了 20% 的订单;之前放弃 offer 的应届生,纷纷重新申请加入天辰;银行也主动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提供低息贷款。
苏婉拿着报纸,走进林天的办公室,笑着说:“林总,这次应该能彻底粉碎谣言了。”
林天看着报纸上的报道,点了点头,却突然皱起眉头 —— 他的手机收到了一条匿名消息,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是赵峰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和一个戴着口罩的男人说话,利。”
苏婉看到照片,笑容瞬间消失:“他还敢来?”
林天握紧手机,眼神变得严肃:“看来,这场战斗,还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