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活体传送的难题?生态与伦理(2/2)
“可怎么界定‘干预’和‘不干预’呢?” 李砚秋追问,“比如,我们传送的高产作物,让古代的粮食产量翻倍,可能会让古代的人口快速增长,进而引发土地兼并、战乱等问题,这算不算‘干预’?”
林天沉默了。这个问题,确实没有明确的答案。他想起秦云在古代推广高产作物时,百姓们脸上的笑容,想起那些因为有了粮食,不再挨饿的孩子。他心里突然有了答案:“就算会引发一些问题,我们也要做。因为让百姓吃饱饭,是最基本的人权,也是最根本的‘民生’。至于可能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缓解,比如帮助古代建立更合理的土地制度、推广新的耕作技术,而不是因为害怕‘干预’,就放弃帮助百姓。”
李砚秋看着林天,眼神里多了几分敬佩。他之前一直担心活体传送会引发伦理问题,却忽略了 “民生” 这个最根本的出发点。他点了点头:“好,我同意你的‘底线原则’。我们现在就开始制定详细的活体传送规范,包括检疫流程、隔离观察标准、禁止传送的生物清单,确保每一次传送都在可控范围内。”
“还有,我们要在古代建立一个‘生态监测点’。” 林天补充道,“让秦云在云州和京城附近,各选一个隐蔽的地方,定期观察当地的生态环境,比如动物的数量、植物的生长情况、疾病的发生频率,一旦发现异常,立刻停止相关的活体传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好!我这就联系秦云,让他安排生态监测点的事。” 李砚秋立刻拿出手机,开始编写生态监测的方案。
林天拿起那个装有变异老鼠的培养皿,走到生物安全柜旁。他按下了 “灭菌” 按钮,看着培养皿里的老鼠渐渐失去生命迹象。他知道,这个决定很残忍,但为了防止变异基因的扩散,他必须这么做。
“活体传送,是一把双刃剑。” 林天心里暗暗想,“我们必须握紧这把剑,既不能让它伤害到古代的生态和百姓,也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放弃它带来的机遇。”
就在这时,王猛匆匆走进实验室:“林总,李伟已经控制住了。他说是因为母亲重病,急需钱做手术,才被赵峰收买,泄露了‘长青 2 号’的资料。赵峰现在已经联系了几家媒体,准备在欧洲化工展的开幕式上,抛出伪造的‘技术转让协议’,诬陷我们窃取莱茵的技术。”
林天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赵峰的报复,比他想象的还要快。他放下培养皿,对王猛说:“李伟那边,先不要为难他,帮他母亲解决手术费用的问题。至于赵峰和莱茵,我们要做好准备,在展会上给他们一个反击。”
“好!我这就去安排!” 王猛应声离开。
实验室里只剩下林天一个人。他看着窗外的阳光,心里充满了坚定。无论是活体传送的生态伦理难题,还是赵峰和莱茵的阴谋,他都有信心应对。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有秦云在古代的支持,有苏婉、李砚秋、王猛在现代的协助,还有那些信任他的员工和百姓,他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让天辰科技和秦氏货栈,都走上更健康、更长远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