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名声在外(1/2)
第五十九章:名声在外
王超给院里孩子们分发猪脚饭和“保健糖”的事情,如同插上了翅膀,在街坊邻里间迅速传开。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家家户户都紧巴巴算计着过日子的年代,舍得把金贵的肉食分给非亲非故的邻居孩子吃,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稀罕事!更何况,那猪脚饭的滋味被孩子们形容得天花乱坠,小小年纪去说着是“一辈子没吃过那么香的东西”,更是勾起了无数人的好奇与感叹。
“听说了吗?老王家那个二小子,王超,前天弄了一大堆肉饭,请了胡同里十几个娃吃呢!”
“何止是请吃饭!还给发了打虫的糖丸!我家狗蛋回来就说肚子舒服多了,吃饭也香了!”
“王家这是真发达了!超儿那孩子心肠也好,有了好东西不忘邻居。”
“可不是嘛!以前只觉得他有本事,没想到还这么仁义!”
茶余饭后,巷头街尾,人们议论纷纷。王超“有本事”、“门路广”的名声上,又重重地添上了“仁义”、“大方”的标签。连带着王建国和李秀兰走在街上,受到的招呼和笑脸都明显多了起来,腰杆子挺得也更直了。王玥更是成了孩子们的中心,大家都羡慕她有这么一个好哥哥。
这股风潮,不仅在小百姓中间流传,也顺着街道办的马主任等人,以及一些家里孩子在现场、本身也有些身份的居民的渠道,悄然向上扩散。
这天清晨,王超照例完成每日的系统秒杀。看着空间里新出现的两样东西——五斤颜色纯正、质地细腻的红糖,以及两罐印着精美图案、在这个年代堪称奢侈品的全脂奶粉,他心中一动。红糖和奶粉,这都是极好的营养品,尤其适合体弱者和老人孩子。他立刻想到了李德明师傅那位身体不太好的老伴,还有赵大海师傅那远嫁外地的女儿似乎刚生了孩子,这东西正好可以作为人情往来,比直接给钱更显心意。
几天后的一个上午,南水县城关区区委的一间办公室里,区委副书记周秉国正在翻阅近期的基层情况简报。他五十出头年纪,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眉宇间带着一种长期从事政务工作形成的沉稳气质。
一份来自区民政科和街道办联合整理的、关于近期各街道生产自救和邻里互助情况的简报,引起了他的注意。简报里,重点提到了南水街道米粉加工组在生产工具上进行小革新提升效率的事迹,而在附带提到的“良好社会风气”事例中,则简要记载了“辖区青年王超,主动关心邻里,为困难家庭儿童提供营养餐食及药品帮助”一事。
周秉国的手指在这段文字上轻轻敲了敲。生产工具革新,这符合当前鼓励技术革新的精神,值得关注。而后面这个“提供营养餐食”的事,在简报里虽然只是一笔带过,却让他心中微微一动。他深知当下民间疾苦,普通人家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几回肉,这个叫王超的年轻人,能如此大方,要么是家底极其丰厚,要么就是心性确实仁厚,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老马吗?我周秉国。你们街道报上来的那个米粉加工组,还有那个叫王超的年轻人,具体情况你再跟我详细说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