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秦迪一句话,让香江富豪从失落变窒息(1/2)
最后是最早发言的霍一东,无奈地摇头,看着一直微笑的秦迪,说道:
“好了。大家都猜过了。秦兄,你干脆说出来吧。不只是我们好奇,我想整个香江的人都想知道这事吧。”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
“对啊,没错。要是传出去,又是一条大新闻!”
“没错。如果传出去,和记黄埔的股价肯定又要大涨一波。”
“不用传也够疯狂了。现在和记黄埔的市值已经突破千亿港元,全港上市公司前五名,后面四个加起来都没新和记黄埔高。”
“准确来说,是一千二百八十五亿港元。早上开市的时候我看了。”
“对啊。我觉得到明年年底,新和记黄埔集团的市值,可能就要超过两千亿港元了……”
“没错,我也这么认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又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
藿一东感到十分为难。
他身边的人,只要走到外面,无论是在港 岛哪个地方,每个人都被当作重要人物对待。
但在秦迪面前,他们却一个个都放松下来,表现得和普通市民没什么两样。
藿一东明白,这是因为他们虽然在外面显得很厉害,但跟秦迪比起来,无论是财力还是能力,都不算什么。
就像普通人和他们的差距一样。
所以大家才会在秦迪面前这样表现。
这是比较出来的结果。
藿一东只能再次开口:“好了好了,各位,再这么下去,我们就不知道秦生今年到底赚了多少了。”
他这么一说,大家才停下来,全都笑着看向秦迪。
等所有人都安静后,秦迪笑着摇头。
“大家猜的数字里,藿生是最接近的,没错,我这一年的利润确实是100亿。”
听到这个确切的数字,众人又惊讶又有些失落。
100亿的利润,在场的人看来实在太过惊人……
毕竟现在还只是79年,距离80年还有一个月。
在79年的此刻,现场这些人中,公司年营业额超过百亿港元的寥寥无几。
大概只有包玉港和郑裕桐两家,年营业额能突破百亿。
这仅仅是营业额,不是利润。
如果算上利润,即使是毛利,现场十几位富豪名下的产业,去年毛利超过20亿港元的也没几个。
还是那句话。
现在仍是1979年。
港 岛真正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些人多数成为百亿、千亿富豪,是在平行时空中到了80年代后期,甚至90年代以后才实现的。
同样地,1979年的现场,一年100亿港元的利润,对所有港 岛企业家和富豪来说,是个极其恐怖的数字。
纵观整个港 岛数千家企业和银行,可能只有汇丰能做到一年利润超过百亿。
但这也只是因为汇丰地位特殊,有政策支持,加上几十年的先发优势才有这样的规模。
正常的企业,怎么可能达到这个水平?
就连怡和财团,几百家公司的利润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
然而奇怪的是。
明明100亿港元的年利润,在现在的港 岛富豪眼中已经非常夸张。
但现场的人,除了秦迪之外,心中却莫名有些失落。
这些人为什么会失落?
其实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在失望什么。
他们觉得失落,是因为听说秦迪去年一年,只赚了100亿港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