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英资屠夫”的称号?(2/2)
比他们第一次见面时,还要热情许多。
是因为秦迪第一个挑战英资企业?而沈粥过去又有“英资屠夫”的称号?
当然不是。
沈粥之所以被称为英资屠夫,是因为那样做,对汇丰有利。
就像另一个世界里,他曾说过的那句话——
“有两艘船,一艘叫同胞,一艘叫华人。我和汇丰只上那艘不会沉的船。”
这个人,彻头彻尾就是个资本家。
对这种人来说,唯一重要的是——利益。
今天的秦迪,让他比之前更加重视。
理由,还是因为利益。
沈粥看中的,不是秦迪眼下在港岛那几个亿的资产。
港币?
汇丰根本不在意。
因为它本就是港币的发行银行之一。
沈粥真正在意的,是秦迪手上的十三亿美金。
现在是1978年。
港府的外汇储备,也才不过131.34亿美金。
秦迪一个商人,就掌握着港府十分之一的外汇。
这样的商人不拉拢,他沈粥就不配做汇丰的大班。
沈粥还在想,怎么才能让秦迪把这笔钱存进汇丰。
没想到,秦迪已经主动开口:
“大班,我这次来,有两件事。第一件,我想继续向汇丰贷款。”
“哦?你……好吧,请讲。”沈粥有些意外。
手握十几亿美金,还来找我贷款?
这家伙,到底要做什么生意?居然需要这么多资金?
“我准备用我在高·盛账户里的13亿美元,向汇丰申请50到60亿港币的授信额度。”秦迪微笑着说。
这句话让沈粥来了兴趣。
“您真打算这么做?”沈粥忍不住问,“虽然汇丰会给您不错的条件,但如果拿到这么高的授信,利息也不会低。”
秦迪说的授信额度,指的是把他在美国的13亿美元作为抵押,交给汇丰,然后换取港币资金,用于港岛的投资运作。
对秦迪而言,这种做法有两个优势。
第一,他的资金不需要离开美国,也就不用支付高额的离境税。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外国投资者如果要把在美国赚的钱转出境外,需要缴纳大约30%的税款。
换算下来,如果秦迪要把这笔钱带回港岛,光是税收就要交掉将近4亿美元。
如果留在美国继续投资,这笔税就不用交。
那么问题来了?
是愿意损失一笔税款,把资金拿回港岛使用,还是让这笔钱一直留在美国继续增值,却无法动用?
这对一般的企业家来说是个两难。
他们只能在“被抽税”和“资金冻结”之间选一个。
但对跨国企业来说,这不是问题。秦迪采用的方法,就是大公司常用的跨境资金调度手段之一。
这种方法既能避开美国的高税,又能把资金用在港岛。
具体操作是,把在美国的现金抵押给汇丰,然后由汇丰提供贷款。
这种操作有两个小缺陷。
首先,是抵押不可能按全额放款。
13亿美元最多只能换回大约10亿美元的授信额度。
其次,是贷款利息。
既然是贷款,自然要支付利息。
这等于是变相给汇丰送利润,所以沈粥才会提出疑问。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方案是高·盛那边两位负责人推荐的,他们会配合操作。
这种方式下,资金其实没有离开美国,仍留在高·盛账户中。
在这个结构中,汇丰是贷款方,秦迪是借款方,而高·盛则作为担保方,也能收取一笔服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