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砥砺前行(下)—— 思念的重量(2/2)
她开始更主动地学习。不仅局限于课堂,她跑去听各种商业讲座,虽然很多内容对她而言过于高深,但她努力记下那些闪光的观点和新奇的概念。她甚至鼓起勇气,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模拟商务谈判大赛”,虽然只是在台下观摩,但那紧张激烈的氛围、双方唇枪舌战的博弈,让她大开眼界,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商业世界的运作逻辑。
思念,并未因忙碌而减少,反而像酒一样,在时间的酝酿下愈发醇厚。她习惯了在食堂吃到好吃的菜时,想“要是陈遇在就好了”;习惯了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有趣的书时,下意识地记下书名想推荐给他;习惯了在夜晚望着南方那颗最亮的星星,猜测着他此刻是否还在实验室忙碌。 那条贴身的鱼形银链,成了她无声的慰藉,指尖触碰冰凉的金属,心却会变得温暖而安定。
她的回信,也变得更加丰富。除了日常的分享和鼓励,她开始会附上一些剪报,可能是某篇关于中小企业创新的报道,或者是一则关于新材料应用的简讯。她还会在信里和他讨论一些看似“异想天开”的问题:“陈遇,你说如果我们的饵料以后真的效果很好,能不能申请专利?专利该怎么保护?”“如果我们想做一个简单的品牌标识,你觉得什么样的图案好?我觉得可以结合鱼和冰晶的元素…”
这些问题,常常会让陈遇在回信中愣一下,然后认真地思考起来,有时还会去查阅资料或者请教老师。这种跨越山河的思维碰撞,让他们的感情在共同的憧憬和谋划中,增添了更深层次的联结与力量。
四月初的一个周末,她收到了一个厚厚的包裹,是毛蛋寄来的。里面除了家里捎来的零食,居然还有一件最新改良版的冰钓帐篷的样品照片,以及几张手绘的设计草图——那是张伟根据反馈设计的更合理的支架结构图。
“莉姐,给瞅瞅!这都是咱们的‘高科技’!张伟画的这图真不赖!我跟厂里的师傅研究了,说能做出来!等天冷了,第一个给你寄过去试试!”毛蛋的信字迹潦草却热情洋溢。
捧着那些充满想象力和汗水的草图,林莉的眼眶微微湿润。她仿佛看到了在寒冷的家乡,毛蛋在车间里忙碌的身影;看到了在北航的实验室里,张伟对着电脑编程画图;看到了在上海的水产基地,陈遇耐心地观察着鱼苗;看到了在清华的图书馆里,孙宇埋首于浩瀚文献… 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着,为了那个共同的、闪闪发光的未来。
她铺开信纸,提笔给所有人写信。她写下了自己对帐篷新设计的看法,写下了对市场推广的一些新想法,写下了在北京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可能对他们有用的信息,也写下了深深的思念和鼓励。
信纸一张张叠起,分量沉重,如同他们沉甸甸的梦想和情感。她走向邮局,将这份跨越千里的牵挂与力量投入墨绿色的邮筒。
春风拂过帝都的街巷,杨絮纷飞如雪。她知道,南方的浦江之畔,他一定也在努力。思念是有重量的,它压在心头,沉甸甸的,却也是推着人不断向前奔跑的力量。他们都在砥砺前行,为了不久之后的重聚,为了能将那句“总有一天”,变成触手可及的“就在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