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钓人生路 > 第16章 年的风窝赛与榜首名

第16章 年的风窝赛与榜首名(2/2)

目录

没过五分钟,漂突然往下沉了两格 —— 黑漂!陈遇手腕轻抖,竿梢弯成一道弓,线被拉得 “嗡嗡” 响,岸边有人喊:“好大的鱼!” 他慢慢往回收线,知道这是鲤鱼 —— 力道比鲫鱼大,不能硬拽。鱼在水里挣扎了两下,陈遇顺着它的力道松了点线,等它力气小了,再慢慢往岸边拉,三分钟后,一条近一斤的鲤鱼被抄网抄上来,鳞片在阳光下闪着金亮的光。

“好家伙!这鲤鱼够肥!” 老李走过来,用秤称了称,“九两六!” 莉莉跑过来,帮他把鱼放进搪瓷盆里,笑得眼睛都眯起来:“我就知道你能行!”

王虎在浅滩那边,第一竿也钓上了条鲫鱼,却只有二两多。他看着陈遇的大鲤鱼,心里急了,抛竿的速度快了起来,可风越来越大,他的漂总被吹离窝点,好几次线都缠在了水草上,解线浪费了不少时间。一个小时过去,陈遇已经钓了三条鲫鱼(都在三两以上)和一条鲤鱼,总重量快两斤了;王虎只钓了四条小鲫鱼,加起来还不到一斤。

最后半小时,天阴了下来,风更急了,浪拍在岸边的石头上,溅起的水花沾在陈遇的裤脚上。他的竿梢被风吹得微微晃,却还是每竿都精准抛进草窝。突然,漂猛地往上顶 —— 送漂!陈遇赶紧提竿,竿梢弯得更厉害了,线被拉得笔直,“又是条大的!” 父亲的声音传来,手里拿着抄网准备好。

这条鱼比刚才那条鲤鱼还大,在水里挣扎得更凶,陈遇的小臂绷得紧,却没慌 —— 前世老周教他的 “遛鱼” 技巧,现在正好用上。他把竿梢往侧面压,顺着鱼的力道走,鱼往左游,他就往左带;鱼往右游,他就往右让,慢慢消耗鱼的力气。旁边的人都屏住呼吸,看着水面上的线和漂,王虎也停下手里的竿,盯着陈遇的方向。

十分钟后,鱼终于没了力气,被陈遇慢慢拉到岸边,父亲一抄网下去,把鱼抄了上来 —— 是条一斤二两的鲤鱼!“称重!一斤二两!” 老李喊着,把秤杆递过来,“陈遇总重量:三斤一两六!王虎:九两二!”

铁皮哨子响了,比赛结束。老李把搪瓷钓鱼盆和两卷尼龙线递给陈遇:“第一名!实至名归!” 岸边的人都鼓起掌来,王虎走过来,挠了挠头:“你厉害,我服了。以后我能跟你学抛竿不?” 陈遇笑了,点点头:“行,周末咱们可以一起练。”

回家的路上,陈遇扛着竹竿,手里提着搪瓷盆,里面的鱼在水里轻轻游。父亲走在旁边,手里拿着那两卷尼龙线:“你这四年没白练,手上的茧子没白长。” 陈遇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心 —— 握竿的地方有层薄薄的茧,那是无数个夜晚练抛竿磨出来的,是冬天雪地里的冰、夏天暴雨里的泥、春天风里的沙,一点点刻下的印记。

路过供销社时,陈遇看见墙上的海报,自己的名字写在 “第一名” 后面,心里却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反而很平静 —— 他想起第一次在空地上抛中搪瓷盆的夜晚,想起拒绝买尼龙线的那个县城上午,想起无数个练竿到深夜的日子。原来赢比赛不是目的,那些为了 “百发百中” 而坚持的时光,那些在风里雨里不放弃的瞬间,才是最珍贵的。

晚上,母亲把鲤鱼炖了汤,香味飘满了屋子。陈遇喝着汤,看着靠在炕边的竹竿 —— 竿身的烤痕已经淡了,绕线器的木盘磨得光滑,七星漂的塑料豆还亮着。他知道,这根竹竿陪他走过了近四年的时光,从六岁半到十岁,从抛不准到百发百中,从不懂事的孩子到能在比赛中夺冠的小钓手。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竹竿上。陈遇闭上眼睛,心里想着:明天还要上学,晚上可以把比赛的经验记在笔记本上 —— 逆风抛竿要多收半寸,遛鱼要顺着鱼的力道,还有,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稳住,像父亲说的那样,“心稳了,竿就稳了”。

1989 年的夏夜,风还在窗外吹着,却不再是阻碍,而是他苦练四年后,最熟悉的伙伴。而陈遇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河沟、更多的挑战等着他,而他手里的竹竿,心里的坚持,会带着他一直走下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