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因为我而改变 > 第26章 鸣沙山的驼铃与星图密码

第26章 鸣沙山的驼铃与星图密码(1/2)

目录

离开青屿岛的那天,东海的浪格外温柔,像层薄薄的纱,轻轻盖在船舷上。念安趴在栏杆上,把从北礁捡来的贝壳贴在耳边,听里面嗡嗡的回响。“小精灵说,贝壳在学潮声说话,”他转头对丫丫说,小脸上沾着海风带来的细沙,“它说鸣沙山的沙子也会说话,像唱歌一样。”

丫丫正抱着那副骨牌,用软布细细擦拭背面的“阿妹”二字,闻言眼睛一亮:“真的吗?那我们能听懂吗?”

“得带着星图才行,”苏婉儿从帆布包里掏出《星象考》,书页在海风里轻轻颤动,“你看这里写着,鸣沙山的沙丘会随着星象移动,每道沙脊都是天上星宿的影子。太爷爷说,找到‘对应’的沙丘,就能听见沙子里藏着的故事。”

客轮在宁波港靠岸时,张建国早已候在码头,手里举着块写着“刘明一行”的纸牌,牌角还沾着签售会的荧光贴纸。“可算把你们盼来了,”他接过刘明手里的樟木箱子,掂量了一下,咋舌道,“这箱子沉得像装了块石头,里面真是古籍?”

“比石头金贵,”刘明笑着拍他胳膊,“里面藏着鸣沙山的钥匙,你不是一直想写本关于沙漠探险的书?这次带你去实地取材。”

张建国眼睛瞬间亮了:“真的?那我可得把笔记本带上!上次去敦煌,导游说鸣沙山底下埋着座古城,一到月圆夜就能听见驼铃声,我还以为是传说呢。”

他们没在宁波多留,当天就坐上了去敦煌的火车。念安和丫丫趴在车窗上,看江南的稻田渐渐变成西北的戈壁,绿油油的秧苗换成了枯黄的骆驼刺。“那边的天好蓝啊,”丫丫指着窗外,远处的祁连山像条青黑色的带子,横亘在天地之间,“比青屿岛的海还蓝。”

抵达敦煌时已是第三天清晨。巴特尔带着几个西域的驼夫在车站等着,看见他们,老远就扬起手里的马鞭:“刘兄弟!可算来了!鸣沙山这几天风小,正好进山!”他身边的骆驼昂首嘶鸣,驼铃叮叮当当响个不停,颈上的红绸在朝阳下格外鲜艳。

往鸣沙山去的路上,沙丘连绵起伏,像被太阳晒化的金子。风一吹过,沙粒簌簌滑落,真的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谁在低声哼唱。念安骑在骆驼上,手里举着《星象考》对照,突然指着远处一道月牙形的沙丘:“爹爹!就是这个!和书上画的一模一样!”

那沙丘确实与古籍里标注的“月魄锚点”形状吻合,沙丘顶端的沙脊弯弯曲曲,恰似新月的轮廓。巴特尔勒住骆驼,指着沙丘西侧:“那边有个山洞,是以前商队躲沙暴的地方,我猜古籍里说的‘星图石’就在里面。”

山洞不大,洞口被沙半掩着,扒开沙子,能看见石壁上刻着与青屿岛相似的星象符号。念安刚走进洞,额头的红星就亮了起来,与洞中央一块半埋在沙里的黑石产生共鸣。“在这里!”他跑过去,用小手刨开沙子,露出块磨盘大的黑石,石面上布满了细密的刻痕,正是幅完整的星图。

“这是‘定盘星图’!”苏婉儿惊喜地翻开《星象考》,书页上的星图与黑石分毫不差,“太爷爷说,这是所有锚点的总纲,找到它就能校准所有时空裂隙!”

黑石边缘有个凹槽,形状与刘明从青屿岛带来的铜钥匙完全匹配。他刚把钥匙插进去,黑石突然微微震动,石面上的星图开始发光,每颗“星星”都亮起不同颜色的光,红的像玛瑙,蓝的像海水,绿的像戈壁上的梭梭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