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不是来讨债的?(2/2)
老管家佝偻着身子,对他做了个“请”的手势,态度比刚才恭敬了许多,但眼神里的戒备并未完全消除。
“先生,我家老爷有请。”
钱通微微颔首,迈步跨过高高的门槛。
一入刘府,一股萧瑟之气扑面而来。
庭院里的花草无人打理,枯黄的叶子落了一地,随着秋风打着旋。回廊的朱漆斑驳脱落,露出底下木料的原色。一路走来,偶尔见到一两个面黄肌瘦的仆人,看见他都像见了鬼一样,远远地就低下头,贴着墙根溜走了。
整个府邸,都笼罩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氛围里。
钱通的脸上适时流露出同情与惋惜,但他的内心,却在为宋先生的算无遗策而喝彩。
先生说得没错,刘府已经烂到了根子里。这个时候,任何一根稻草,都会被他们当成救命的绳索。他今天送来的,不是稻草,而是一根金灿灿的缆绳。
他被引到正厅。
厅堂宽敞,却空空荡荡,许多原本该摆放着瓷器古玩的博古架都空了,只留下一个个尴尬的印子。正上方的太师椅上,端坐着一个男人。
那人约莫五十上下,身形瘦削得厉害,几乎撑不起身上那件半旧的官服。他的头发花白,脸色蜡黄,眼窝深陷,像是几天几夜没睡过觉。
那双眼睛,才是最让人心惊的。
里面没有一个五品主簿该有的官威与从容,只有狼一样的警惕,和溺水者般的疲惫与绝望。他像一只被困在笼中的老兽,用尽全身力气维持着最后的体面,审视着走进来的每一个人。
这就是刘清源,曾经以清廉耿直闻名于县志的刘主簿。
钱通心中暗叹一声,面上却愈发恭敬。他走到厅堂中央,对着刘主簿深深一揖。
“草民钱通,见过刘主簿。”
刘清源没有叫他平身,甚至没有动一下。
“你说,你不是来讨债的。”
“那你是来做什么的?看本官的笑话吗?”
钱通直起身,不卑不亢地迎上他的目光,脸上带着一种痛心疾首的真诚。
“主簿大人言重了。
“草民一介商贾,人微言轻。但在草民的家乡,也曾听闻刘主簿为官清正,两袖清风,是百姓口中难得的好官。草民此次途经此地,听闻主簿蒙冤,被宵小之辈逼迫至此,心中实在不忿!”
刘清源眼中的警惕没有丝毫减少,但那股尖锐的敌意,却在他这番话后,稍稍收敛了一些。
被人当面戳脊梁骨和被人当面颂扬功德,终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在他众叛亲离的此刻。
钱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丝变化。他知道,火候到了。
他不再多言,而是郑重地从怀中捧出那个沉甸甸的木盒。
他双手托着木盒,往前走了两步,在一个安全的距离停下,然后将木盒高高举起。
“主簿大人,言语苍白,不足以表敬意。草民斗胆,代我家东家,为主簿大人献上一份薄礼。”
“你家东家?”刘清源眉头紧锁,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
“正是。”
“我家东家亦是久仰主簿风骨之人。他常说,这世道,贪官污吏易做,清官直臣难当。眼看忠良受难,正人君子若袖手旁观,与那蛇鼠一窝的恶徒何异?”
他顿了顿,捧着木盒的手又往前递了一分。
“我家东家不愿看到明珠蒙尘,不忍让好官寒心。这里面的东西,并非借贷,更非贿赂,只是我家东家的一份心意,一份敬意。只为解主簿大人眼下的燃眉之急,万望主簿大人……务必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