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老藤椅上的年轮(2/2)
苏晚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忽然想起去年他帮李婶修木盆时,也是这样的神情——眉头微蹙,嘴角抿着,仿佛手里的活计是天底下最要紧的事。李婶当时说“小陆这孩子,心细得像姑娘家”,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这裂痕是怎么来的?”陆延忽然问,竹楔已经敲到了底,他用砂纸把突出的部分磨平。
苏晚的目光落在裂痕上,像落进了回忆的深潭。“是我十二岁那年,”她缓缓开口,“跟隔壁小虎吵架,他说我爷爷编的藤椅丑,我气不过,就推着椅子跟他撞,结果扶手撞在石头上,裂了道缝。”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些,“爷爷没骂我,就是蹲在这里修了一下午,边修边说‘物件跟人一样,磕磕碰碰难免,补好了还是好物件’。”
陆延停下手里的活,转头看她:“后来呢?小虎跟你道歉了吗?”
“嗯,”苏晚点头,“他第二天送了我颗玻璃弹珠,是他最宝贝的那颗带螺旋纹的。”她笑了笑,“现在想想,那时候真傻,为了句气话,差点把爷爷的心血撞坏了。”
陆延重新拿起棉布,往扶手上擦木蜡油,动作更轻了。“不傻,”他说,“那是你在护着心里的东西。”
阳光渐渐西斜,葡萄藤的影子在地上拉得更长,像谁在铺开一卷墨绿色的地毯。石桌上的菊花茶凉了,苏晚端起来喝了一口,菊花的清苦混着冰糖的甜,漫过舌尖,像极了小时候爷爷泡的味道。
“爷爷以前总说,编藤椅得选阴干三年的老藤,”她看着陆延给另一条椅腿上油,“说‘急了不行,藤条会裂;慢了也不行,水分跑光了没韧性’。他编这椅子时,每天只编两小时,说‘手劲得匀,不然藤条受力不均,用不了几年就松’。”
陆延听得认真,手里的棉布慢了下来。“跟做人一个道理,”他忽然说,“太急了容易崩,太懒了没筋骨。”
苏晚没接话,只是望着藤椅上交错的纹路。那些藤条在爷爷手里绕来绕去,看似杂乱,实则藏着规律——横七竖八的藤条互相借力,才能撑起一个稳稳的椅面。就像这院子里的日子,看似平淡,却藏着无数这样的瞬间:爷爷编藤椅的耐心,陆延修椅子的细心,还有她自己藏在裂痕里的倔强,都在时光里交织成网,兜住了那些细碎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