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星辰与你相约 > 第210章 老布机上的经纬线

第210章 老布机上的经纬线(1/2)

目录

记忆活化角的东墙新开辟了一块展区,木质展台上架着台老布机。深褐色的机身泛着油光,是岁月和手掌反复摩挲的痕迹;经线纬线在木梭的牵引下交错,织出半尺多宽的粗棉布,布面上还留着几处歪斜的结——那是当年织布人不小心断了线,又笨拙接好的痕迹。这台布机来自邻县的周家村,是76岁的周桂兰奶奶用了一辈子的家当。

\"这机子比我岁数都大。\"周奶奶坐在展台旁的藤椅上,手里攥着个缠线板,上面绕着青灰色的棉线,线轴转起来\"吱呀\"响。她穿着件自织的粗布褂子,领口磨出了毛边,却浆洗得干干净净。\"我十三岁就跟着我娘学织布,那时候村里姑娘出嫁,陪嫁里要是有台布机,比现在的小轿车还体面。\"她指尖划过布机的踏板,那里有个浅浅的凹痕,是她踩了六十多年留下的印记,\"你看这踏板,我娘踩过,我踩过,我闺女也踩过,现在她在城里开服装厂,说要把这布机当传家宝。\"

布机的木梭里还藏着个秘密。团队清理机身时,发现梭子底部有个暗格,里面塞着张泛黄的纸条,是1978年的日期,上面用铅笔写着:\"今天织完这匹布,给建军做件新褂子,他要去县城上学了。\"周奶奶说,那是她给儿子准备的学费钱——当年织布换钱,一匹布能换五斤粮票,十匹布才能凑够学费。\"建军总说,他穿着那件粗布褂子在县城上学,别人都笑他土,可他知道,那布上的每根线,都是我半夜起来续的。\"

为了让参观者更直观感受织布的过程,团队在布机旁设了个\"体验区\",摆着小尺寸的织布模型,线轴上绕着红、蓝、白三色棉线。周奶奶每天都会来教大家织布,她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却灵活得很,木梭在她手里翻飞,像只穿花的蝴蝶。\"左手提综,右手送梭,脚踩踏板要匀,\"她握着个小姑娘的手,教她把线穿过筘齿,\"别急,线要拉紧,但不能扯断,就像过日子,得有松有紧。\"

小姑娘笨手笨脚地学着,线总缠在一起,急得直跺脚。周奶奶就停下手里的活,给她讲自己当年的故事:\"我刚学织布时,把经线全弄乱了,我娘没骂我,就说'拆了重弄,线乱了能拆,日子乱了可不好捋'。后来我织坏了七匹布,才织出第一匹像样的。\"她指着模型上的结,\"你看这结,不好看,却是最结实的地方,就像日子里的坎儿,跨过去就牢了。\"

体验区的留言本上,很快堆满了密密麻麻的字。有个刚毕业的设计师写道:\"以前总觉得机器织的不整齐,今天才发现,手织布上的小瑕疵,才是最动人的设计——那是人的温度啊。\"她画了张设计图,把粗布的纹理和现代时装结合,旁边写着\"下周去周家村收布,做个'经纬'系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