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1/2)
《红楼梦》这本书的书名非常多。其中一个叫《红楼梦》,这是对全书内容的总称;又叫《风月宝鉴》,意在告诫人们不要沉溺于男女情欲;还叫《石头记》,是因为书中故事是以一块石头的视角所记录下来的。这三个书名,在书中都有明确的点题之处。
比如,贾宝玉做梦时,梦中听到一套名为《红楼梦十二支》的曲子,这就是“红楼梦”这个书名的点睛之笔;又如,贾瑞病重时,跛足道人送来一面镜子,上面刻着“风月宝鉴”四个字,这便是“风月宝鉴”这一名称的出处;再如,书中写道,一位道人亲眼看见石头上刻着一篇故事,讲述的是石头亲身经历的往事,这正是“石头记”这个名字的由来。
此外,这本书也被称为《金陵十二钗》。从名字来看,显然是指金陵地区的十二位女子。然而通读全书就会发现,书中描写的上、中、下各阶层的女性何止十二人!如果说其中确有特定的十二位女子,书中却又从未明确指出究竟是哪十二位。直到“红楼梦”那一回,才通过一本记载“金陵十二钗”的册子和与之对应的十二支曲子,给出了线索。
书中凡是提到都城,如果是文人雅士的书面语言,就沿用古代的说法称“长安”;而普通百姓、妇孺日常说话时,则称之为“中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把地点写得太具体,不让人联想到现实中的某个方位。因为天子所在的京城理应以“中”为尊,所以特意避开东、南、西、北这些方向性的字眼。
本书的重点在于描写闺阁中的生活,因此对女性世界的刻画非常细致深入,而涉及外部社会事务的部分则相对简略。这并不是作者偏颇或结构失衡,而是有意为之。同时,本书不敢触碰朝廷政治。即使偶尔不得不提及朝政,也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实在是不敢用描写儿女情长的笔墨去冒犯朝廷的庄严。因此,也不能说书中内容不够全面。
本书第一回开篇,作者自己就说:因为曾经经历过一场如梦似幻的人生,所以决定把真实的事情隐去,写下这部《石头记》。因此第一回的标题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那么,书中到底记述了什么事?又为何要写这本书呢?
作者自述道:如今自己在尘世中奔波劳碌,一事无成,忽然想起当年所认识的那些女子,细细回想她们的言行与见识,竟都远胜于我。堂堂七尺男儿,竟然比不上那些裙钗女子,实在感到无比惭愧,悔恨却已无用,只能在万般无奈之中提笔写作。
此时此刻,他想把自己过去所依赖的一切:上靠皇恩,下承祖德,身穿锦绣、饱食珍馐的富贵日子,以及辜负父母教养之恩、违背师长训导之德,最终导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的罪责都一一记录下来,告诉天下人。虽然自己的过错无法推卸,但闺阁之中确实人才辈出,绝不能因为我的不成器,就让她们的事迹随之湮没无闻。
即便如今住在茅屋蓬窗之下,用瓦灶绳床度日,但清晨的微风、夜晚的明月,阶前的柳树、庭院的花影,依然不会影响我书写她们的心情与志趣。何不用虚构的人物和故事,敷演出一段情节,来愉悦读者的耳目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