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藏经阁的“垃圾”(1/2)
金线草的出现,像一剂强心针,让陈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道路。他照料药田的劲头更足了,不仅继续优化那粗浅的“金气理土阵”,还开始尝试记录每一种药草在不同天气、不同时辰下的细微状态变化。
然而,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那株金线草的生长,明显依赖于金属碎料散发的金气。可那些碎料毕竟是无根之萍,蕴含的金气有限,照这个速度消耗下去,恐怕支撑不了几个月。一旦金气枯竭,这株意外之喜很可能就会枯萎。
“需要更持久、更温和的金气来源,或者……懂得如何滋养这株金线草的方法。”陈平意识到,自己那点从笔记和观察中得来的知识,已经不够用了。他需要更系统地学习关于灵草培育,尤其是金系灵草特性的知识。
这日,他再次来到了藏经阁。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那些基础功法和无人问津的笔记,而是直奔存放杂书、游记、以及各种副职基础入门典籍的区域。
这片区域比功法区更加凌乱,书籍的种类五花八门,有讲解如何辨别矿石的《金石初解》,有记载各地风物传说的《九州游记》,甚至还有凡俗世界的《农书百鉴》,大多都是被正统修士视为无用“垃圾”的存在。
陈平却如鱼得水。他深知自己资质平庸,没有一步登天的资本,这些看似低端、琐碎的知识,或许正是他目前最需要的基石。
他首先找到了几本与灵植相关的书籍,如《百草图鉴(残本)》、《低阶灵植培育手札》。这些书显然年代久远,书页泛黄,里面的内容也大多粗浅,甚至有些记载可能已经过时或有误。但陈平并不介意,他像一块海绵,饥渴地吸收着一切可能有用的信息。
他从《百草图鉴》中确认了那株草确实是金线草,喜金气,畏潮湿,根系需透气。这解释了他为何将金属碎料浅埋外围的做法无意中符合了它的习性。
他又从一本不知谁人留下的《矿物杂谈》中读到,某些特定的矿石,如“云母铁”、“温玉矿”,散发的金气较为温和持久,更适合辅助灵植生长。这让他心中有了寻找替代品的方向。
除了寻找解决金线草问题的方法,陈平也开始有意识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翻看《基础符箓解析》,虽然买不起符纸朱砂,但他记住了几个最简单符文的结构和理论作用;他浏览《炼丹入门纲要》,了解了处理不同药材需要的大致火候和相生相克原理;他甚至对一本讲述阵法基础的《阵道拾遗》产生了兴趣,虽然里面记载的只是最粗浅的警戒阵、聚灵阵的皮毛,却让他对“气场”和“能量流转”有了更概念化的认识。
这些知识杂乱无章,彼此之间甚至可能互相矛盾。但陈平并不急于求成,他只是默默地记下、理解、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相互印证。他就像一个最耐心的工匠,收集着各种看似不起眼的边角料,等待着有一天能将它们组合成有用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