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今天真的不想加班 > 第286章 系统的分析:【精神打压模式识别】

第286章 系统的分析:【精神打压模式识别】(1/2)

目录

楼梯间与小杨的偶遇,像一根刺,扎在林眠心里。孙志鹏那套看似“为你好”的言辞,其破坏力远超他之前的想象。它不像赵乾那种赤裸裸的威胁,而是更隐蔽,更持久,如同慢性毒药,一点点侵蚀着人的自信和创造力。

这种无形的压力,甚至影响到了林眠自身的状态。当晚,他比平时更早地躺下,希望能借助睡眠来平复心绪,清理这些负面的能量。他戴上苏早送的那个「已进入勿扰模式」的眼罩,调整呼吸,试图沉入那片能带来灵感和修复的深层意识之海。

然而,这一次,当他像往常一样,将意识沉入“睡眠系统”那片熟悉的星空时,却发现系统界面并非一如既往的平静。代表着他自身精神状态的能量流,呈现出一种细微的、被灰色雾气缠绕的滞涩感,显然受到了白天所见所闻的负面影响。

更让他意外的是,系统并未像往常那样直接提供“灵感碎片”或进行常规维护,而是在星空的中央,主动投射出了一段新的、结构化的分析报告,标题赫然是:

“异常环境模式识别与分析报告 - 编号:EP-001”

“识别对象”:基于宿主日间高频接触及潜意识关注焦点,锁定个体:孙志鹏(宿主所在组织内管理层)。

“分析样本”:结合宿主直接观察、间接信息接收及目标对象公开言行记录(部分来源于组织内部通讯及会议记录残留信息场),进行模式匹配。

“分析结论”:目标沟通及管理模式,与数据库内“精神打压与控制”类模板匹配度高达87.3%。此模式非单纯管理风格差异,属系统性心理施压手段。

看到这里,林眠的意识猛地一凝。精神打压与控制?系统竟然能识别这个?

他继续“看”下去。报告下方,开始详细列出分析依据和模式特征:

“核心特征”:

1. 持续性否定:极少给予明确肯定,即使对合格成果,也倾向于聚焦微小瑕疵进行放大批评,使目标长期处于“努力却永远不够好”的焦虑状态。

2. 模糊化标准:评判标准主观且不透明,随管理者心情或策略随意变动,使目标无法通过明确努力达成认可,只能不断猜测和迎合。

3. 责任转嫁与愧疚感植入:将管理责任(如资源不足、目标过高)转化为下属的“能力不足”或“努力不够”,并伴随“我这么辛苦指导你”、“对你期望很高”等话语,植入愧疚感。

4. 孤立与比较:暗示或明示“别人都能做好,为什么你不行?”,制造孤立感,破坏团队互助氛围,强化个体对管理者认可的依赖。

5. 人格贬低包装成“关心”:将针对能力的批评,悄然上升至对个人态度、潜力甚至人格的质疑(如“你就是不够用心”、“缺乏悟性”),并以“为你好”、“希望你成长”等名义进行包装,增加辨识难度。

紧接着,报告居然真的列出了一份“常用话术清单(高频匹配)” ,每一条后面还附带了简短的“潜在意图解析”:

· “想法是有的,但是……”

“解析”:经典先扬后抑,为后续否定做铺垫,削弱对方心理防御。

· “深度不够,浮于表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