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八音盒里的世界 > 第102章 星网初织·冰壤试种

第102章 星网初织·冰壤试种(2/2)

目录

“探测器传回了海卫一的最新高清图像!”负责监测的研究员突然喊道,屏幕上瞬间切换出画面——淡蓝色的海卫一表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南极区域有一道巨大的冰裂,裂缝中泛着淡红色的光,那是冰层下甲烷升华形成的气体喷流。

乐乐和古丽赶到指挥中心时,屏幕前已围了不少人。“这道冰裂的位置,正好和我们模拟的‘海卫一最佳着陆点’重合,”古丽指着冰裂旁的平坦区域,“如果‘灵脉十三号’能在这里着陆,就能直接采集到冰层下的原生土壤样本。”

乐乐看着图像中的冰裂,突然想起多年前在火星上见到的火星沟谷。“把冰裂区域的地形数据和温度分布发给‘灵脉十三号’的导航系统,”她对研究员说,“让探测器提前规划着陆路径,避开不稳定的冰层区域。”

2088年7月12日,“海卫一五号”幼苗在改良冰壤中顺利长出第七片新叶;同日,月球基地完成了“灵脉十四号”第一颗中继卫星的组装。当卫星的信号发射器成功发出第一组测试信号,穿透模拟柯伊伯带尘埃环境的干扰场,清晰传至地球指挥中心时,整个团队都沸腾了。

乐乐站在指挥中心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的夜空——虽然看不到遥远的柯伊伯带,但她知道,那里正有一道新的星轨在悄然编织。她拿出平板电脑,打开“全球少年灵脉数据库”,开始撰写第102章的日志,标题是《星网初织,冰壤试种》:

“2088年夏至,‘灵脉十四号’培育舱密封测试达标,中继卫星组装启动;‘海卫一四号’幼苗在柯伊伯带模拟冰壤中扎根,‘海卫一五号’新叶舒展。这一季的热风里,藏着向柯伊伯带进发的序章。

月球基地的弧光下,探测器的金属骨架逐渐成形;地球实验室的冷光中,幼苗的根系在改良冰壤里探索。中继卫星的信号已突破尘埃干扰,‘灵脉十三号’的轨迹正靠近海卫一的冰裂——每一个细节的完善,都是在为更远的旅程铺路。

从模拟冰壤到真实星轨,从实验室的幼苗到星际间的探测器,我们用数据编织星网,用耐心培育希望。柯伊伯带的黑暗不会漫长,因为每一颗中继卫星的信号,每一株幼苗的生长,都是照亮未知的光。

下一个春分,中继卫星将飞向冥王星;再一个冬天,‘灵脉十四号’将启程。我们的脚步,始终朝着星辰更远处。”

日志的最后,乐乐附上了两张照片:一张是“海卫一五号”幼苗在改良冰壤中的特写,根系旁的冰晶碎屑泛着莹光;另一张是月球基地的中继卫星,正被机械臂吊离组装台,背景是深蓝色的月球夜空。

2088年7月15日,“海卫一实验室”的“海卫一六号”幼苗开始培育,这次使用的冰壤中,加入了“灵脉十三号”传回的星际尘埃样本;同日,月球基地启动“灵脉十四号”第二颗中继卫星的组装。指挥中心的环形屏幕上,淡紫色的“灵脉十四号”轨迹与淡白色的“灵脉十三号”轨迹逐渐交汇,最终一同指向深邃的宇宙深处——那里,柯伊伯带的星辰正等待着人类的探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