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脉映星河·永续共生(2/2)
在展馆的“深海灵脉展区”,孩子们通过VR设备“潜入”马里亚纳海沟。当看到屏幕上发光的深海生物围绕着灵脉能量带活动时,阿加激动地喊道:“这和我远程监测到的一模一样!它们真的在跟着灵脉能量游动!”张老师点点头:“深海没有阳光,灵脉能量就是深海生物的‘灯塔’,不仅能为它们提供生存所需的能量,还能指引它们的迁徙路线——这就是‘永续共生’的奥秘,无论是在星空下,还是在深海里,生命都能通过灵脉找到彼此。”
2029年的夏天,“全球灵脉星河大会”在灵脉教育基地召开。来自29个国家的天文学家、生态学家、环保志愿者和青少年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星河-地球灵脉-生命”的共生关系。大会的开幕式上,林羽站在环形屏幕前,身后是星河与地球灵脉互动的影像,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整个展馆:“人类曾经以为,地球是宇宙中孤独的绿洲;但今天,我们通过灵脉监测发现,地球的生命与星河的能量息息相关——灵脉不仅是地球的血脉,更是地球与宇宙对话的桥梁。从南极冰原的企鹅,到深海的发光生物,从雨林的猴子,到草原的角马,所有生命都在灵脉的滋养下生长,都在星河的光芒下繁衍。”
大会期间,“少年监测站”的代表们举办了“星河灵脉观测成果展”,展出了他们一年来的观测日记、照片和视频。其中,乐乐和艾拉、卢卡斯合作的《星河灵脉互动图谱》,详细记录了不同天文现象对极地、雨林、草原灵脉的影响,被评为“最佳观测成果”。“我们希望通过这张图谱,让更多人知道,保护地球灵脉,就是保护地球与宇宙的‘对话通道’。”乐乐在成果分享会上说,“未来,我们还要去更多地方观测,把北极的极光、赤道的流星雨、南极的星河,都写进我们的观测日记里。”
大会的最后一天,林羽团队与联合国宇宙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pUoS)签署了“星河灵脉保护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展“灵脉-宇宙互动”研究,在空间站安装“灵脉能量监测仪”,实时监测宇宙环境对地球灵脉的影响;同时,在全球100个“少年监测站”建立“星河灵脉观测点”,让青少年参与到跨学科的灵脉保护研究中。“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也是宇宙的一部分。”pUoS主席在签约仪式上说,“林羽团队的‘脉映星河’理念,为人类保护地球、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期待通过合作,让灵脉保护成为连接地球与宇宙的‘纽带’,让人类与自然、与宇宙实现真正的‘永续共生’。”
2029年的秋天,林羽团队带着“星河灵脉监测仪”,前往位于甘肃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参与“灵脉一号”卫星的发射任务。这颗卫星将在距离地球500公里的轨道上,实时监测地球灵脉能量与宇宙环境的互动,为“星河灵脉保护合作协议”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发射当天,乐乐和“少年监测站”的代表们一起,在发射现场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当火箭带着“灵脉一号”卫星冲向蓝天时,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灵脉旗帜,眼中满是激动的泪水。“卫星会把地球灵脉的消息告诉星星吗?”乐乐抬头望着火箭消失的方向,轻声问道。林羽点点头,指着天空:“它会把地球的‘心跳’传递给宇宙,也会把星河的‘问候’带回地球——以后,我们不仅能在地球上观测灵脉,还能从宇宙中看到地球灵脉的光芒。”
2029年的最后一天,“灵脉一号”卫星传回了第一张“星河灵脉影像图”。在指挥中心的环形屏幕上,绿色的地球灵脉光网与金色的宇宙射线交织,在黑色的宇宙背景下,像一颗发光的“生命星球”。林羽、苏瑶、阿哲和乐乐,以及来自全球的灵脉守护者,一起在屏幕前许下新年愿望:
“愿脉映星河,地球常青;愿永续共生,宇宙同辉。”
夜色中,“希望之树”的灯光与屏幕上的星河灵脉影像交相辉映,灵脉能量的绿光在空气中轻轻流淌。这束光,不仅照亮了指挥中心的夜晚,更照亮了人类与自然、与宇宙共生的未来——在灵脉的连接下,在星河的见证下,地球的生命故事,将永远在宇宙中闪耀。
脉映星河,永续共生;这是林羽团队的信念,也是全人类对地球、对宇宙最真挚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