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八音盒里的世界 > 第61章 刚果脉合·雨林共生

第61章 刚果脉合·雨林共生(1/2)

目录

第61章:刚果脉合·雨林共生

当赤道的晨光穿透刚果雨林的树冠,林羽的靴底刚踏上湿润的腐殖土,便被一阵急促的鸟鸣惊起——数十只色彩斑斓的蕉鹃掠过树梢,翅膀划出的弧线却比苏瑶平板电脑里“十年前雨林影像”中的轨迹短了许多。便携式水晶球碎片的屏幕闪烁着,灵气纯度停在32%,能量波动像被扯断的藤蔓,断断续续难以相连。

“这里是刚果盆地核心区的‘洛拉河雨林带’,曾是非洲灵脉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当地雨林保护联盟的负责人卡伦穿着沾满泥点的冲锋衣,拨开身前带刺的藤蔓,“近五年,非法伐木和矿场开采让200平方公里的原始雨林消失,洛拉河的支流有3条彻底干涸,剩下的5条也因为泥沙淤积,水位比往年低了1.8米。”他指着不远处一片裸露的红土地,那里还残留着伐木机械的履带印,“原本生活在这里的非洲象种群,因为栖息地破碎,迁徙路线被矿场阻断,去年种群数量又减少了15%。”

阿哲操控着无人机升空,镜头扫过雨林全貌:成片的树木被拦腰砍断,裸露的林地像雨林身上的“伤疤”;洛拉河主河道的河面缩窄了一半,河岸边的气生根暴露在空气中,失去了往日的水润光泽。“从航拍图看,有4片大型破碎林地需要连接,3条干涸支流需要疏通,还有2处矿场废弃的矿坑积满污水,已经污染了周边的土壤。”他快速在平板上标注,“我先绘制‘雨林破碎区分布图’,把需要补种和修复的区域标出来,方便后续制定方案。”

苏瑶蹲下身,用土壤检测仪插入红土地中,屏幕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仅1.2%(比健康雨林土壤低了3.5个百分点),重金属含量超标2倍。她又走到洛拉河岸边,采集了水样:“河水的浊度是正常水平的5倍,溶解氧含量不足,河里的非洲肺鱼和电鲶数量估计减少了不少。”她抬头看向林羽,“要让刚果脉合,得先‘断源’——关停非法矿场、阻止伐木,再‘修复’——疏通河道、连接破碎林地,最后‘滋养’——改良土壤、补种本土灵脉植物。”

乐乐抱着从青藏高原带回来的青稞秸秆小标记,蹲在一棵幸存的猴面包树下,看着几只长尾猴在树枝间不安地跳跃。“它们以前肯定有很多树可以爬吧?现在树少了,只能挤在这几棵树上。”她把小标记轻轻插在猴面包树旁,“我们快点把树种起来,让它们有更多家。”

当天下午,林羽和卡伦一起拜访了当地环保部门和原住民部落。环保部门负责人面露难色:“我们多次打击非法伐木和采矿,但这片雨林面积太大,执法力量有限,总有人铤而走险。”而原住民部落的长老莫卡则带来了另一个消息:“部落里的年轻人以前靠采集雨林果实和捕猎为生,现在雨林被毁,他们只能去矿场打工,可矿场的污水流进了我们的饮用水源,很多人都生了病。”

“修复雨林不是‘孤军奋战’,得让原住民成为守护者。”林羽拿出方案,“我们提出‘断源+连接+共生’的思路:第一,联合环保部门组建巡逻队,用无人机和红外相机监控非法活动,关停废弃矿场并清理污水;第二,在破碎林地间种植‘灵脉连接带’,选用非洲紫檀、桃花心木等本土灵脉树种,同时疏通干涸支流,引洛拉河的水滋养林地;第三,帮助部落发展生态产业,比如种植有机可可和采集雨林蜂蜜,让大家不用依赖矿场也能生活。”

莫卡长老听完眼睛亮了:“如果能让雨林恢复,又能让年轻人有正经工作,部落里的人都会支持!”环保部门也承诺增派执法人员,配合巡逻队开展工作。各方很快达成共识,一周后启动“刚果脉合行动”。

接下来的三十天,洛拉河雨林带变得忙碌起来。林羽和卡伦带着巡逻队,每天穿梭在雨林中,拆除了3处非法伐木点的设备,关停了2个废弃矿场,用活性炭和生态滤材清理了矿坑污水,让周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下降了40%;阿哲则带着志愿者,在破碎林地间开辟出5条“灵脉连接带”,每条连接带宽20米,种下了5000棵本土灵脉树苗,还在树苗旁种植了能固氮的豆科植物,帮助改良土壤。

苏瑶的任务是疏通河道——她和工程队一起,清理了3条干涸支流里的泥沙和矿渣,在支流源头修建了小型生态蓄水池,雨季时能储存雨水,旱季时为支流补水。“你看,现在支流里已经有水流了,再过一段时间,水生植物就能长起来。”苏瑶指着逐渐恢复生机的支流,对身边的部落年轻人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