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寻梦男孩(一七九)(2/2)
那天早上,经管学院的大二学生陈雨在食堂排队,看见邓鑫元帮一个没带饭卡的新生刷了钱,还把自己的包子分了一个给新生。那个新生是从贵州的大山里来的,第一次离开家,没带饭卡,急得快哭了。邓鑫元不仅帮他刷了卡,还跟他聊起自己当年第一次来江城的事,说“别怕,有什么困难就找我,咱们都是农村来的,互相帮衬”。陈雨掏出手机,偷偷拍了张邓鑫元端着餐盘的照片,配文:“我们的邓校长,没有专车,不搞特殊,早上跟我们一块儿排队买包子,还帮农村来的新生解围。他总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不能忘了根,这样的校长,谁不爱?”
朋友圈一发出,就被疯狂转发。计算机学院的男生们把照片做成了表情包,配文“校长的包子,比外卖香,比家乡的玉米饼还暖”;文学院的女生们写了篇短文,标题是《清晨食堂里的温暖——记我们的农民校长》;就连附中的孩子们,也在作文里写“邓校长骑着自行车,跟我们一块儿上学,他跟我们说他小时候在农村的事,说要好好读书,将来帮农村变得更好,我以后也要像邓校长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没过多久,江城本地的媒体也听说了。《江城日报》的记者张莉特意来学校采访,早上七点就守在南门的自行车棚。当她看见邓鑫元骑着自行车,和一群孩子说说笑笑地过来时,手里的相机不由自主地按下了快门。雾里的邓鑫元,穿着普通的夹克衫,裤脚卷起一点,露出里面的袜子——那是母亲生前给他织的,蓝色的,已经洗得发白了。
“邓校长,您为什么每天都骑自行车上班,还去食堂吃早饭呢?很多人当了校长,都会讲究排场,您怎么不呢?”采访时,张莉问道。
邓鑫元想了想,从抽屉里拿出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个穿着蓝布褂子的年轻人,骑着一辆更旧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个军绿色的帆布书包,书包上还缝着块补丁。“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照片,那会儿我在白云村隔壁的乡镇中学当老师,每个月工资只有三十八块五,这辆自行车是我用三个月工资买的,比现在这辆还旧,骑起来‘吱呀’响,却陪我走了五年家访路。”他指尖划过照片里的自行车,眼神软下来,“那时候村里路不好,我骑着车去学生家里,有时候车胎爆了,就推着车走十几里山路。有次冬天,我去给一个辍学的孩子送课本,雪下得大,车骑不了,我就把课本揣在怀里,步行去他家,到的时候课本还是热的,孩子他妈握着我的手哭,说‘您真是把娃的前程放在心上’。”
张莉看着照片,又看了看邓鑫元办公桌上那辆自行车模型,轻声问:“您现在当了校长,还保持着当年的习惯,是不是因为一直没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
“是,也不是。”邓鑫元把照片放回抽屉,“我没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所以知道农村孩子上学多不容易,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但更重要的是,我没忘当年的梦想——不是自己走出大山就够了,是要帮更多农村孩子走出大山,还要让他们有能力回来建设大山。现在我骑自行车上班、去食堂吃早饭,不是为了装样子,是想让孩子们知道,不管走多远,都别丢了‘接地气’的根;是想让老师们知道,教育不是高高在上的,是要蹲下来跟学生说话,是要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