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寻梦男孩 > 第53章 寻梦少年(五十三)

第53章 寻梦少年(五十三)(2/2)

目录

第二学期开学,熊坤像变了个人,成了邓鑫元最得力的助手。系里组织金工实习,他戴着护目镜,手把手教学弟学妹磨零件,把邓鑫元教他的“锉刀要放平,力度要均匀,每磨三下就要用卡尺量一次”原原本本传下去,遇到磨得不好的,他还会拿过锉刀示范,手上的茧子比去年更厚了;院里办机械创新大赛,他领着团队做“自动上料装置”,在实验室里画图纸到深夜,邓鑫元办公室的灯就陪着亮到深夜,有时邓鑫元会端来一碗热泡面,两人边吃边讨论凸轮的设计角度;新生报到那天,他背着新生的蛇皮袋往宿舍送,袋子里的被子硌得他肩膀疼,却笑得比谁都开心——就像当年邓鑫元帮他扛着行李,把他送到宿舍那样。

以前学生们见到邓鑫元,总会喊“邓老师来了”,现在这话却常从熊坤嘴里说出来。邓鑫元一进教学楼,熊坤就会从教室里跑出来,递上刚统计好的课表,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好了上课时间和地点;邓鑫元晚上去查寝,熊坤早提前半小时把每个宿舍的卫生都检查完了,手里拿着登记本等他签字,连哪个宿舍的窗户没关,都记得清清楚楚;有次邓鑫元感冒发烧,嗓子疼得说不出话,熊坤早上五点就起来熬姜汤,装在保温桶里送到他公寓,还不忘把当天要批改的作业本抱过来,坐在旁边帮他初审,把错误的地方先用铅笔标出来。

“你这孩子,比我当年机灵多了。”邓鑫元喝着热乎乎的姜汤,看着熊坤坐在对面改作业——红笔圈出错题,蓝笔写订正思路,连批注的语气都和他一模一样。他想起自己刚当辅导员时,连学生的考勤都记不全,经常把张三的名字写成李四,闹了不少笑话。

“是邓老师教得好。”熊坤把改好的作业摞得整整齐齐,推到邓鑫元面前,“您说的‘做事要踏实,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我一直记着呢。”他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作业本,指着上面的潦草图纸说,“这个同学的图纸太乱,尺寸标注都看不清,您说过‘图纸就是工程师的语言,得让别人一眼看明白’,我已经让他重画了,明天再交给您检查。”

邓鑫元笑着点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像落了星星。他抬头看向窗外,香樟树已经发了新芽,嫩绿的叶子在春风里轻轻摇晃,阳光透过叶片洒进来,在地上织成细碎的光斑。他想起前几天谭云喜寄来的照片——穿着军装的谭云喜站在南京军区的办公室里,意气风发;想起丁海在电话里兴奋地喊“邓老师,我在省城开了家蓄电池店,等您有空,来给我剪彩”;想起苏晓冉送的那个笔记本,还夹在他的书架上,照片背面“星星很亮”四个字,被阳光晒得有点褪色,却依旧清晰。

晚上查寝时,邓鑫元路过自习室,看见里面还亮着灯。他悄悄走过去,透过窗户往里看——熊坤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本考研数学书,给几个准备考研的学弟讲题,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声音洪亮得像换了个人,再也没有了当初的怯懦。

有个学弟挠着头问:“坤哥,我听说你当年家里特别穷,连学费都差点交不起,咋还敢想着考哈工大这么难的学校啊?”

熊坤放下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有人撑腰。”他拿起板擦,轻轻敲了敲那四个字,转头朝窗外笑,月光落在他脸上,柔和又坚定,像落在当年堰塘边早读的少年脸上。

邓鑫元没有进去,悄悄转身往回走。走廊里的声控灯被脚步声点亮,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钥匙串,上面挂着个精致的小轴承——是熊坤上周用数控机床做的,转动时一点声音都没有,精度比市面上卖的还好。

回到公寓,邓鑫元翻开苏晓冉送的笔记本,在“传承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这句话当年的自己,正被人好好护着、推着,这种感觉,比自己实现梦想更踏实。”

窗外的香樟树沙沙作响,风穿过枝叶的声音,像极了当年堰塘边芦苇摇晃的动静。邓鑫元知道,熊坤的路还很长,以后会遇到比他当年更多的坎,会有解不出的题、做不好的实验、挨不完的累,但没关系——就像当年唐老师护着他,他现在护着熊坤,总有一天,熊坤也会站在香樟树下,看着另一个年轻的身影,沿着那条被月光照亮的银白小路,走得更远、更稳。

而那些关于坚持、关于善意、关于传承的故事,会像香樟树的年轮,一圈圈刻在时光里,刻在每个被温暖过的人心里,永远不会褪色。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