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确定投资,意向签署(1/2)
提到京冬,刘强冬瞬间来了兴趣,他往前倾了倾身体,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现在京冬实体店的辐射范围有限,最多覆盖京都周边。但电商能把生意做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我想让全国各地的人都能买到正品电子产品。”
李扬看着他眼里的光,那不是野心,是带着点执拗的认真。他端起茶杯,“这个想法很好。但电商需要重资产投入,物流、仓储、服务器都要花钱,你有心理准备吗?我听说你现在的店,利润只够扩两家物流分公司,做电商等于把赚的钱全投进去,甚至需要负债。”
“我知道。” 刘强冬拿出纸笔,画了张华夏地图,“所以才需要投资。我计划先做线上商城,后期再建自己的物流系统 。很多人都说我疯了,说物流太烧钱,但我觉得物流是电商的根基,必须自己做。”
他抬眼看向李扬,眼神亮得发光,“就像盖房子,物流是地基,地基不稳,楼盖得再高也会塌。”
李扬心里暗自点头,不愧是刘强冬看的够长远,“起源资本可以投资京冬,但我有个要求 ,物流必须坚持自营,不能外包,物流用地也以自购为主,哪怕前期亏得厉害,起源的资金也足够支持。”
刘强冬像是找到知音一样乐了,“你也觉得物流要自营?我还以为要跟你解释半天呢。其实我算过账,外包物流看似省钱,但丢件、损件的赔偿,加上客户流失,长期算下来比自营还贵。更重要的是,客户拿到包裹时的心情,是平台的信誉 , 总不能让别人替我们管理信誉吧!”
“电商的核心是‘商’,不是‘电’。” 李扬放下茶杯,杯底在桌上磕出轻响,“消费者买的是商品,更是体验。物流慢、售后差,再好的平台也留不住人。你做自营物流,虽然前期烧钱,但后期会成为最大的优势。比如你可以做到‘上午下单下午到’,别人做不到,这就是壁垒。”
刘强冬激动得直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没有你说的这么完善。现在的快递要么慢,要么乱扔包裹,包裹的丢失率也高。我要做的物流,必须能送货上门,还要保证商品完好。不能让客户觉得‘买了贵东西,却被粗鲁对待’。” 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挠了挠头说,“但自营物流需要建仓库,铺网点,前期至少要五千万 ,起源资本愿意投这么多吗?我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不小。”
“我们可以分阶段投入。” 李扬拿出一份投资意向书,推到他面前,“第一期先投 2000 万,占 40% 股份。这 2000 万,你可以一半用来建京都仓,一半用来做线上平台。我给你足够的自主权 , 什么时候招人,什么时候扩仓,你自己定。” 他看着刘强冬眼里的惊讶,补充道,“等物流模式跑通了,我们再按照当时的估值追加投资,但是你得保证起源有优先投资权。”
刘强冬看着意向书,手指在 “不干涉运营” 那条上停了很久。他再抬头时,眼神中带着点不确定:“起源真的愿意不干涉京冬的运营?”
“我相信你的判断。” 李扬看着他,语气很稳,“起源只会派遣财务人员进驻京冬,做企业就像拍电影 —— 导演需要绝对的创作自由,创始人也需要绝对的运营自主权。起源资本只做财务投资,不会插手你的决策。” 他顿了顿,“但有一点,京冬不能卖假货,这是底线。要是发现一件假货,我会立刻撤资,没得商量。”
“这个绝对没问题!” 刘强冬的声音突然提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声音却更坚定,“我在中关村开店时就立下规矩,假一罚十。有次店员不小心收了台翻新机,我不仅给客户赔了三倍钱,还把那台机器,当着全店人的面砸的。做电商也一样,发现假货立刻下架,还要赔偿消费者。”
两人聊了两个多小时,从物流布局聊到供应链管理,从线上营销聊到线下实体。当李扬提到 “以后可以做个年度促销,比如 6 月 18 日店庆,'全年最低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