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英魂长存之二(2/2)
“光明讨逆”号靠岸时,天已大亮。朝阳跃出海面,将码头上等候的人影染得透亮:傩戏花脸吴九还没卸去油彩,手里捧着块新刻的灵位,朱砂笔悬在“陈公守山”四个字上方,迟迟没落下;混血神父林修吾一手握着十字架,一手攥着陈守山遗下的铜铃,诵安魂经的声音混着海风飘过来,中西词句揉在一起,竟满是敬重。
马飞飞踏上故土的那一刻,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罗盘碎片——这里有九门的门庭要守,有上海滩的亲人在等;骆歆丹望着人群后方,仿佛已经看见母亲陈素琴的身影,眼眶又热了几分。他们没多耽搁,捧着陈守山的铜铃拐杖与最后一块梨膏糖,径直走向九门英烈祠。
灵位被供在英烈祠最上首,与骆冠希的灵位遥遥相对。新刻的字迹墨色未干,却透着刚劲:“九门哑门传人 陈公守山之灵位”。下方两行小字,是马飞飞亲手写的:“一铃镇邪祟,一糖慰孤魂。身死山河在,英名永长存。”铜铃拐杖立在灵位旁,风一吹,铃身轻轻晃着,响得温和。
后来每年清明,九门弟子都会带着亲手熬的梨膏糖来祭拜。傩戏班的人会在英烈祠前重演《镇魂·送童归》,油彩映着香火,唱腔裹着铜铃声,穿过山野、越过溪流,像是在告诉远方的英魂:山河无恙,人间皆甜。骆歆丹总会来,在灵位前多放一块糖,轻声说:“陈老,我娘让我替她谢谢您。”
而每到日出时分,马飞飞常会独自立在上海滩头。有时攥着罗盘碎片,有时揣着那枚古铜钱,望着东方的朝霞,轻声低语:“陈老,您看见了吗?天亮了,孩子们都回家了,我守住了该守的。”风穿过他的衣角,携着远处隐约的铜铃声漫开,像是英魂的回应,从未远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