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齐纪九】(1/2)
(干支纪年)上章执徐年(庚辰年,公元 500 年),共一年。
东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年,公元 500 年)
春季正月,举行元旦朝会,东昏侯在饭后才出宫;朝贺仪式刚结束,他就返回殿西偏殿睡觉。从巳时到申时,百官在朝堂上陪站,都饿得直挺挺地倒在地上。等到东昏侯醒来再举行朝会,又匆忙结束。
乙巳日,北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景明。
豫州刺史裴叔业听说东昏侯多次诛杀大臣,内心不安;他登上寿阳城,向北眺望肥水,对部下说:“你们想富贵吗?我能帮你们实现!” 后来他被调任南兖州刺史,不愿迁入内地。恰逢陈显达谋反,裴叔业派司马辽东人李元护领兵救援建康,实则持观望态度;陈显达失败后,李元护撤军返回。朝廷怀疑裴叔业有二心,裴叔业也派人探听建康的消息,众人的疑虑更深。裴叔业的侄子裴植、裴飏、裴粲都担任直阁官,在宫中任职,因恐惧弃母逃往寿阳,劝说裴叔业:朝廷必定会突袭,应早做打算。徐世檦等人认为裴叔业驻守边境,情况紧急时会引北魏为援,朝廷无力控制,于是向东昏侯建议,派裴叔业的族人中书舍人裴长穆传达旨意,允许他留任豫州刺史。裴叔业仍担忧畏惧,而裴植等人不断劝说他谋反。
裴叔业派亲信马文范到襄阳,向萧衍询问自保之策,说:“天下大势已明,恐怕没有自我保全的可能了。不如归降北魏,至少能当个河南公。” 萧衍回复:“朝中小人掌权,怎能考虑长远!你犹豫不决,必难成事,只需把家人送回建康以安抚朝廷。若朝廷意外逼迫,你可率领两万步兵骑兵直出横江,截断朝廷退路,天下之事一举可定。若想归降北魏,他们必定会派人接替你,只把河北一个州给你,河南公的爵位还能得到吗!这样一来,你南归的希望就彻底断绝了。” 裴叔业犹豫不决,于是派儿子裴芬之到建康做人质,同时又派人送信给北魏豫州刺史薛真度,询问归降北魏是否可行。薛真度劝他尽早投降,说:“若事到临头再降,功劳小、赏赐薄。” 双方多次互派密使,相互呼应。建康城内不断传言裴叔业谋反,裴芬之恐惧,又逃回寿阳。裴叔业于是派裴芬之及女婿杜陵人韦伯昕携带奏表,投降北魏。丁未日,北魏派骠骑大将军彭城王元勰、骠骑将军王肃率领十万步兵骑兵前往接应;任命裴叔业为使持节、都督豫、雍等五州诸军事、征南将军、豫州刺史,封为兰陵郡公。
庚午日,东昏侯下诏讨伐裴叔业。二月丙戌日,任命卫尉萧懿为豫州刺史。戊戌日,北魏任命彭城王元勰为司徒,兼任扬州刺史,镇守寿阳。北魏派大将军李丑、杨大眼率领两千骑兵进入寿阳,又派奚康生率领一千羽林军疾驰前往。杨大眼是杨难当的孙子。
北魏军队还未渡过淮河,己亥日,裴叔业病逝,他的僚属大多想推举司马李元护代理州事,一两天内未能决定。前建安戍主安定人席法友等人因李元护不是同乡,担心他有二心,共同推举裴植代理州事,隐瞒裴叔业的死讯,州中政令都由裴植发布。奚康生抵达后,裴植打开城门迎接北魏军队,将城池、仓库的钥匙全部交给奚康生。奚康生召集城内老臣,宣读北魏诏书并安抚赏赐他们。北魏任命裴植为兖州刺史,李元护为齐州刺史,席法友为豫州刺史,军主京兆人王世弼为南徐州刺史。
巴西百姓雍道曦聚集一万多人逼近郡城,巴西太守鲁休烈环城坚守。三月,刘季连派中兵参军李奉伯率领五千人救援,与郡兵合力攻打雍道曦,将他斩杀。李奉伯想进军讨伐郡东残余叛军,涪县令李膺阻止他说:“士兵疲惫、将领骄傲,乘胜进攻险要之地,不是万全之策;不如暂缓进军,再谋划后续计策。” 李奉伯不听,率领全部兵力进山,大败而回。
乙卯日,东昏侯派平西将军崔慧景率领水军讨伐寿阳,他清除沿途行人,出琅邪城送行。东昏侯身穿铠甲坐在城楼上,召崔慧景单人骑马进入防卫圈内,没有一人随从。只交谈了几句话,崔慧景就拜别出发了。崔慧景得以出城,十分高兴。
豫州刺史萧懿率领三万步兵驻守小岘,交州刺史李叔献驻守合肥。萧懿派副将胡松、李导士率领一万多人驻守死虎。骠骑司马陈伯之率领水军沿淮河逆流而上,逼近寿阳,驻守硖石。寿阳的官民大多谋划响应南齐。
北魏奚康生严密防守寿阳内外,关闭城门一个月后,援军才到达。丙申日,彭城王元勰、王肃进攻胡松、陈伯之等人,大败齐军,又进攻合肥,生擒李叔献。统军宇文福对元勰说:“建安是淮南重镇,双方的交通要冲,夺取建安,义阳就容易攻取;若攻不下,寿阳也难以保住。” 元勰同意,派宇文福攻打建安,建安戍主胡景略反绑双手出城投降。
己亥日,北魏皇弟元恌去世。崔慧景从建康出发时,他的儿子崔觉任直阁将军,两人暗中约定,等崔慧景抵达广陵,崔觉就逃去投奔他。崔慧景过了广陵几十里,召集各位军主说:“我蒙受三位皇帝的厚恩,肩负托孤重任。年幼的君主昏庸狂乱,朝廷败坏混乱;国家危难却不扶持,责任就在今日。我想和各位共建大功以安定社稷,怎么样?” 众人都响应,于是率军返回广陵。司马崔恭祖驻守广陵城,打开城门迎接他们。东昏侯听说叛乱,壬子日,授予右卫将军左兴盛符节,统领建康水陆各路军队讨伐崔慧景。崔慧景在广陵停留两天,随即集结部众渡过长江。
起初,南徐、兖二州刺史江夏王萧宝玄娶徐孝嗣的女儿为妃,徐孝嗣被杀后,东昏侯下诏让他们离婚,萧宝玄心怀怨恨。崔慧景派使者尊奉萧宝玄为君主,萧宝玄斩杀使者,随即调发将士守城,东昏侯派马军主戚平、外监黄林夫协助镇守京口。崔慧景将要渡江时,萧宝玄暗中与他呼应,杀死司马孔矜、典签吕承绪以及戚平、黄林夫,打开城门迎接崔慧景,派长史沈佚之、咨议柳憕分别部署军队。萧宝玄乘坐八人抬的轿子,手持红色旗帜,跟随崔慧景向建康进军。朝廷派骁骑将军张佛护、直阁将军徐元称等六位将领驻守竹里,修筑几座城垒抵抗。萧宝玄派人送信给张佛护说:“我亲自回朝,你为何要苦苦阻拦?” 张佛护回复:“我蒙受国家重恩,在此设立营垒。殿下回朝,只管径直通过,我怎敢阻拦!” 于是向崔慧景的军队射箭,双方交战。崔觉、崔恭祖率领前锋,两人出身粗野却勇猛善战,又行军轻便不生火做饭,用几艘船沿长江载酒作为军粮,每当看到朝廷军队城中升起烟火,就全力进攻。朝廷军队无法做饭,因此饥饿困乏。徐元称等人商议投降,张佛护不同意。崔恭祖等人进攻城垒,攻克后斩杀张佛护。徐元称投降,其余四位军主都战死。
乙卯日,东昏侯派中领军王莹统领各路军队,在湖头修筑营垒,营垒连接蒋山西岩,部署几万全副武装的士兵。王莹是王诞的堂曾孙。崔慧景抵达查硎,竹塘人万副儿劝崔慧景说:“现在平坦的道路都被朝廷军队阻断,不能考虑从大路进军;只能从蒋山龙尾道登上山,出其不意。” 崔慧景采纳建议,分派一千多人,首尾相连沿山从西岩连夜下山,击鼓呐喊逼近城中。朝廷军队惊恐,立即溃散逃跑。东昏侯又派右卫将军左兴盛率领宫中三万军队,在北篱门抵抗崔慧景,左兴盛望风而逃。
甲子日,崔慧景进入乐游苑,崔恭祖率领十几名轻骑兵突袭北掖门,随即又退出。宫门全部关闭,崔慧景率领部众包围宫城。于是东府、石头、白下、新亭各城的守军都溃散。左兴盛逃跑,无法入宫,逃到淮河岸边的芦苇船中,被崔慧景擒杀。宫中派兵出城反击,没能取胜。崔慧景焚烧兰台府署,将其作为战场。守卫尉萧畅驻守南掖门,部署城内防务,根据情况抵抗,人心才逐渐安定。崔慧景声称奉宣德太后诏令,废黜东昏侯为吴王。
陈显达谋反时,东昏侯再次召诸王侯入宫。巴陵王萧昭胄吸取永泰年间(高武子孙被杀)的教训,与弟弟永新侯萧昭颖假装成僧人,逃往长江以西。萧昭胄是萧子良的儿子。等到崔慧景起兵,萧昭胄兄弟前去投奔。崔慧景更倾向于立萧昭胄为君,犹豫不决。
竹里之战获胜后,崔觉与崔恭祖争夺功劳,崔慧景无法决断。崔恭祖劝崔慧景用火箭焚烧北掖楼,崔慧景认为大事即将成功,日后重建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没有同意。崔慧景生性喜欢谈论义理,还懂佛理,停驻在法轮寺,与宾客高谈阔论,崔恭祖心中满怀怨恨。当时豫州刺史萧懿领兵驻守小岘,东昏侯派密使向他告急。萧懿正在吃饭,扔下筷子起身,率领军主胡松、李居士等几千人从采石渡过长江,驻守越城,燃起烽火,城中士兵击鼓呐喊庆祝。崔恭祖此前劝崔慧景派两千人阻断西岸军队,不让他们渡江,崔慧景认为宫城早晚会投降,外部救援自然会散去,没有同意。到这时,崔恭祖请求进攻萧懿的军队,崔慧景仍不同意,只派崔觉率领几千精锐士兵渡过南岸。萧懿的军队黎明时分进军交战,几个回合后,士兵都拼死作战,崔觉大败,跳入淮河淹死的有两千多人。崔觉单人匹马撤退,拆毁浮桥阻断淮河。崔恭祖掳获东宫的歌女舞伎,崔觉强行夺走,崔恭祖积怨更深,当天夜里,与崔慧景的猛将刘灵运到宫城投降,崔慧景的部众人心涣散。
夏季四月癸酉日,崔慧景带领几名心腹暗中逃走,想向北渡江;城北的各路军队不知情,仍在抵抗。宫中派兵出城反击,杀死几百人。萧懿的军队渡过北岸,崔慧景的残余部众都逃跑了。崔慧景包围宫城共十二天后失败,随从在路上逐渐离散,他单人匹马逃到蟹浦,被渔民斩杀,渔民把他的头颅装在泥鳅篮里,挑到建康。崔恭祖被关押在尚方署,不久后被杀。崔觉逃亡后出家为僧,被抓获后处死。
萧宝玄起初抵达建康时,在东城驻军,官民大多前去投奔。崔慧景失败后,朝廷查获朝野上下投奔萧宝玄和崔慧景的人名册,东昏侯下令烧毁,说:“江夏王尚且这样,怎能再怪罪其他人!” 萧宝玄逃亡几天后才出来。东昏侯召他进入后堂,用布帐把他裹起来,让身边几十人敲鼓吹号角,在布帐外奔驰环绕,派人对萧宝玄说:“你前不久包围我时,我也像这样。”
起初,崔慧景想结交处士何点,何点不理睬。等到崔慧景包围建康,逼迫何点前来,何点只好去他军中,整天谈论义理,不涉及军事。崔慧景失败后,东昏侯想杀何点,萧畅对茹法珍说:“何点若不是引诱叛军谈论义理,局势难以预料。从这一点来说,他应该得到封赏!” 东昏侯才作罢。何点是何胤的哥哥。
萧懿离开小岘后,王肃也返回洛阳。往来于边境的流民谎称王肃又谋划返回南齐,五月乙巳日,北魏下诏任命王肃为都督豫、徐、司三州诸军事、豫州刺史、西丰公。
己酉日,江夏王萧宝玄被处死。
壬子日,南齐实行大赦。
六月丙子日,北魏彭城王元勰升任大司马,兼任司徒;王肃加授开府仪同三司。
太阳蛮首领田育丘等两万八千户归附北魏,北魏设置四个郡、十八个县管辖。
乙丑日,南齐赦免建康、南徐、兖二州的罪犯。此前,崔慧景叛乱被平定后,东昏侯下诏赦免他的党羽,但受宠的侍从掌权,不按诏书执行,无罪却家境富裕的人,都被诬陷为叛党,处死并抄家;实际归附叛军却贿赂侍从的人,都不予追究。有人对中书舍人王咺之说:“赦书没有信用,人心大坏。” 王咺之说:“只能再下一次赦书了。” 于是再次大赦,可随后受宠侍从的诛杀、放纵仍和以前一样。
当时,东昏侯宠信的侍从共三十一人,其中黄门十人。直阁、骁骑将军徐世忄剽一向受东昏侯信任,凡是杀人之事,都由他经手。陈显达谋反时,东昏侯加授他为辅国将军;虽然任命护军崔慧景为都督,但兵权实际在徐世忄剽手中。徐世忄剽也知道东昏侯昏庸放纵,暗中对党羽茹法珍、梅虫儿说:“哪个朝代的天子没有亲信?只是我们这些人替君主承担恶名罢了!” 茹法珍等人与他争权,向东昏侯告发他。东昏侯逐渐厌恶徐世忄剽的凶暴强势,派禁兵杀死他,徐世忄剽抵抗后战死。从此茹法珍、梅虫儿掌权,都担任外监,口头传达诏令;王咺之专门掌管文书,与他们互相勾结。
东昏侯称呼宠妃潘贵妃的父亲潘宝庆和茹法珍为 “阿丈”,称呼梅虫儿和俞灵韵为 “阿兄”。东昏侯常和茹法珍等人一起到潘宝庆家,亲自打水,帮厨子做饭。潘宝庆依仗权势作恶,把富人都诬陷有罪,他们的田地、住宅、财产,无不向上请求据为己有。一家被陷害,祸患牵连亲戚邻居,又担心后患,把家中男子全部杀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