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 第30章 【汉纪二十二】

第30章 【汉纪二十二】(2/2)

目录

o

兴的岳父翁指:与其子邪务收集残兵,胁迫周围二十二个部落造反。到了冬天,陈立奏请招募各部落夷人,与都尉、长史分头率兵进攻翁指等。翁指据守险要构筑堡垒,陈立派奇兵切断其粮道,施反间计引诱其部众。都尉万年说:“战事久拖不决,费用难以供给。”独自率兵进攻。战败退走,奔向陈立军营。陈立大怒,呵斥万年并下令阻止他退入。都尉万年只好回军再战,陈立率兵救援。当时天旱,陈立断绝了翁指的水源。蛮夷共同斩杀了翁指,拿着他的头出来投降。西夷地区于是平定。

o

汉成帝河平三年(乙未,公元前26年)

·

春季,正月:楚王刘嚣来朝。

·

·

二月,乙亥日:下诏因刘嚣素来品行纯正,特加褒奖显扬,封其子刘勋为广戚侯。

·

·

丙戌日:犍为郡(今四川宜宾一带)发生地震,山体崩塌,堵塞了长江(岷江)水流,江水倒流。

·

·

秋季,八月,乙卯日(晦日,月末):发生日食。

·

·

成帝因宫廷藏书(中秘书)散失颇多:派谒者陈农到全国各地搜求失传的书籍。下诏命光禄大夫刘向校勘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勘兵书,太史令尹咸校勘占卜历算书(数术),侍医李柱国校勘医药养生书(方技)。每校完一书,刘向就分列篇目,摘录内容大意,写成书录呈报成帝。

·

o

刘向因王氏家族权势太盛:而成帝正喜好《诗经》、《尚书》等古文经,刘向便依据《尚书·洪范》篇,汇集上古以来,历经春秋、战国至秦、汉的祥瑞、灾异的记载,推究历史事件,联系祸福,说明占卜应验的情况,分类排列,各有条目,共十一篇,书名为《洪范五行传论》,呈奏成帝。成帝心里明白刘向忠心精诚,是为了王凤兄弟才着此书的;然而终究不能剥夺王氏的权力。

o

·

黄河再次在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决口:洪水流入济南郡、千乘郡,毁坏程度是建始四年那次的一半。朝廷再次派遣王延世与丞相史杨焉、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共同治理,六个月才完工。又赏赐王延世黄金百斤。参加治河的士卒,凡不受雇价(平贾)的,登记为服外徭役六个月。

·

汉成帝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

·

春季,正月:匈奴单于来朝见。

·

·

大赦天下囚徒。

·

·

三月,癸丑日(初一):发生日食。

·

·

琅邪太守杨肜与王凤是亲家(连昏):他的郡内发生灾害,丞相王商查办此事。王凤替杨肜求情,王商不听,最终奏请罢免杨肜。奏章果然被搁置(寝)未下发。王凤因此怨恨王商,暗中搜求他的短处,指使频阳人耿定上书,说“王商与父亲的婢女通奸;他妹妹淫乱,家奴杀了她的奸夫,怀疑是王商教唆的。”成帝认为这是暧昧不明的过失,不足以伤害大臣。王凤坚持争辩,将此事交给司隶处理。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素来奸佞乖巧,又上书极力诋毁王商。主管官吏奏请将王商逮捕,交付诏狱。成帝素来器重王商,知道张匡所言多险恶不实,批示说:“不准追究!”王凤仍坚持追究。

·

·

夏季,四月,壬寅日:下诏收缴王商的丞相印绶。王商被免相三天后,病发,吐血而死。谥号为戾侯。王商的子弟亲属中担任驸马都尉、侍中、中常侍、诸曹、大夫、郎吏等官职的,都被调出京师任地方官,没有一人能留在宫中给事或宿卫。主管官吏奏请撤销王商的封国食邑;成帝下诏:“长子王安继承爵位为乐昌侯。”

·

·

成帝在做太子时:曾向莲勺人张禹学习《论语》,即位后,赐张禹关内侯爵位,任命为诸吏、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给事中,领尚书事。张禹与王凤同领尚书事,内心不安,多次称病,上书请求退休,想避开王凤;成帝不准,对他更加优待。

·

·

六月,丙戌日:任命张禹为丞相,封安昌侯。

·

·

庚戌日:楚孝王刘嚣去世。

·

·

当初,汉武帝通西域: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自以为地处绝远,汉兵不能到达,独独不肯臣服,多次劫杀汉使。很久以后,汉使文忠与容屈国王的儿子阴末赴合谋攻杀罽宾王;立阴末赴为罽宾王。后来军候赵德出使罽宾,与阴末赴失和;阴末赴用铁链锁住赵德,杀死副使以下七十余人,派使者上书谢罪。孝元帝因罽宾远在绝域,没有追究,将其使者放逐到县度(今帕米尔高原险隘),断绝关系不再往来。到成帝即位后,罽宾又派使者来朝贡献礼谢罪。汉朝打算派使者护送罽宾使者回国。

·

o

杜钦劝王凤说:“从前罽宾王阴末赴本是汉朝所立,后来终于背叛。恩德没有比立其为王更大的,罪恶没有比拘杀使者更大的,他们之所以不报答恩德,不畏惧诛杀,是自知地处绝远,汉兵不能到达。他们有求于汉朝时就卑辞谦恭,无求时就骄横傲慢,终究不可能真心归服。中国之所以与蛮夷交往,尽量满足其要求,是因为双方土地相邻,他们可能为寇。如今县度的险隘,不是罽宾军队能越过的;他们对汉朝的向往,不足以安定西域;即使不归附,也不能危害西域城邦。先前他们亲自违逆汉节,恶行暴露于西域,所以断绝关系;如今后悔过来朝,却没有王室亲属或显贵人物,所谓奉献者都是些商人贱民,想借机通商贸易,以进献为名,所以烦劳汉朝使者护送他们到县度,恐怕他们有名无实,欺骗汉朝。凡是派使者护送客人,目的是保护他们免受寇害。从皮山国(今新疆皮山)往南,要经过四五个不属于汉朝的国家,斥候士兵百余人,分五班夜里敲击刁斗警戒自卫,还时常遭到侵袭抢劫。用驴驮运粮食,需依赖沿途各国供给食物,才能维持。有的国家贫穷弱小无法供应,有的桀骜狡猾不肯供给,使者们拿着强大的汉朝符节,却饿在山谷之间,乞讨无门,离开一二十天,人畜就会倒毙旷野不得返回。还要经过大头痛山、小头痛山(帕米尔高原山名),赤土坡、身热坡(帕米尔高原山名),这些地方能使人身体发热,面无血色,头痛呕吐,驴马也都如此。又有三池盘、巨石阪道,窄处只有一尺六七寸宽,长者延伸三十里,下临深不可测的悬崖,行路人骑马步行互相扶持,用绳索牵引,走二千余里,才能到达县度。牲畜坠落,不到一半深谷就粉身碎骨;人坠落,同伴无法相救;险阻危害,不可胜言。圣王划分九州,制定五服(甸、侯、绥、要、荒),务求强盛中原,不求域外;如今派遣使者奉至尊之命,护送蛮夷商人,劳顿众多吏士,跋涉危难之路,耗损国家所依赖的人力物力去干无用之事,不是长久之计。使者既已接受符节,可以送到皮山国就回来。”于是王凤禀告成帝,采纳了杜钦的意见。罽宾国实际贪图汉朝的赏赐和贸易,其使者每隔几年才来一次。

o

汉成帝阳朔元年(丁酉,公元前24年)

·

春季,二月,丁未日(晦日,月末):发生日食。

·

·

三月:大赦天下囚徒。

·

·

冬季:京兆尹泰山人王章被捕下狱,处死。

·

o

当时大将军王凤当权:成帝谦让,政事不由自己专断。成帝左右侍从曾推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博学通达有奇才,成帝召见刘歆,听他诵读诗赋,非常喜欢,想任命他为中常侍;命人取来中常侍的衣冠,临到要拜官时,左右侍从都说:“这事还没告诉大将军。”成帝说:“这是小事,何必请示大将军!”左右侍从叩头力争,成帝于是告诉了王凤,王凤认为不可行,此事作罢。

o

o

王氏子弟都担任卿、大夫、侍中、诸曹等职:占据了显要官职,布满朝廷。杜钦见王凤专权过重,告诫他说:“希望将军效法周公的谦恭戒惧,减损穰侯(魏冉)的威风,放弃武安侯(田蚡)的贪欲,不要让范雎之流抓到把柄进谗言。”王凤不听。

o

o

当时成帝没有子嗣:身体常有不适。定陶共王刘康(成帝弟)来朝见,太后与成帝秉承元帝遗意,待刘康非常优厚,赏赐是其他诸侯王的十倍,对过去争储之事(指元帝曾欲立刘康)毫无芥蒂;留他在京师,不让他回封国。成帝对刘康说:“我没有儿子,人命无常。一旦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就不能再相见了,你就长期留在我身边侍奉我吧!”后来成帝病情好转,刘康就留在定陶王府邸(国邸),早晚侍奉成帝。成帝对他非常亲近看重。大将军王凤心里不乐意刘康留在京师,恰逢发生日食,王凤乘机说:“日食是阴气太盛的征兆。定陶王虽亲,按礼应回封国奉守藩臣之职;如今留在京师侍奉,不合常规,所以上天显示警戒,应遣送定陶王回封国。”成帝不得已,屈从王凤而答应了。定陶王辞行,成帝与他相对流泪而别。

o

o

王章一向刚直敢言:虽是王凤举荐,但他不满王凤专权,不肯依附王凤,便上密封奏章说:“日食的灾祸,都是王凤专权蒙蔽主上的过失。”成帝召见王章,询问其事。王章回答说:“天道聪明,保佑善人,惩罚恶人,以祥瑞灾异作为征兆。如今陛下因没有继嗣,亲近定陶王,是为了承继宗庙,安定社稷,上顺天心,下安百姓,这是正义的好事,应有祥瑞,怎么会招致灾异呢!灾异的发生,是因为大臣专权。如今听说大将军把日食的罪责推给定陶王,建议送他回封国,是想让天子孤立于上,独揽朝政以谋私利,这不是忠臣所为。况且日食是阴侵阳,臣下侵犯君主的征兆。如今政事无论大小都由王凤决定,天子不曾举一次手,王凤不反省自责,反归咎于好人(指定陶王),疏远定陶王。而且王凤欺骗君主不忠,不止一事。前丞相乐昌侯王商,本是先帝(宣帝)的外戚,品行敦厚,威望很高,历任将相,是国家柱石之臣,他为人守正,不肯屈节顺从王凤;最终因闺房隐私被王凤罢免,忧愤而死,百姓都怜悯他。还有王凤明知他的小妾之妹张美人已经嫁过人,按礼不应匹配至尊,却借口说她能生子,纳入后宫,无非是偏袒他妻子的妹妹;听说张美人并未怀孕入待产室(就馆)。况且羌人、胡人尚且杀掉第一个孩子(指与异族所生)来洗肠正血统,何况天子,竟亲近已出嫁过的女子!这三件都是大事,是陛下亲眼所见,足以推知其他没见到的事。王凤不可让他长期主持国事,应让他退休回家(就第),另选忠贤之人代替!”自从王凤建议罢免王商、遣送定陶王后,成帝内心不平;等听了王章的话,深受感动而醒悟,采纳了他的意见,对王章说:“若非京兆尹直言,我听不到安邦定国的大计。况且只有贤才了解贤才,你试着为朕物色可以辅佐朕的人。”于是王章上密封奏章,推荐信都王(刘兴)的舅父、琅邪太守冯野王,说他忠信正直,智谋有余。虽然身为王舅出京为官,又因贤能召回朝廷,正说明圣主乐于进用贤才。成帝在做太子时,就多次听说冯野王是先帝(元帝)时的名臣,声誉远在王凤之上,正打算倚重他来代替王凤。

o

o

王章每次被召见:成帝都屏退左右。当时太后(王政君)堂弟之子侍中王音独自在旁偷听,全部得知王章的话,告诉了王凤。王凤听说后,非常忧惧。杜钦让王凤称病搬出大将军府回家休养,上书请求退休,措辞极其哀切。太后听说后,为之流泪,不进饮食。成帝自幼亲近依靠王凤,不忍心废黜他,于是下诏宽慰挽留王凤,勉强他出来理事;于是王凤复出理事。

o

o

成帝命尚书弹劾王章:“明知冯野王先前因是诸侯王舅被外调为官(指任琅邪太守),却私下推荐他,想让他在朝中为官,阿谀依附诸侯(指信都王);又明知张美人侍奉至尊,却妄引羌胡杀子洗肠的典故,不该说这种话。”将王章交付司法官吏。廷尉定为大逆罪,认为“把皇上比作夷狄,想断绝皇嗣的端绪(指批评纳张美人),背叛天子,私心为定陶王(指反对遣送刘康)。”王章最终死于狱中,妻子儿女流放合浦(今广西合浦)。从此公卿见到王凤,都侧目而视。

o

o

冯野王恐惧不安:于是病倒;病满三个月,成帝准予带职休假(赐告),让他与妻子回杜陵(冯氏祖籍)就医。大将军王凤暗示御史中丞弹劾“冯野王被赐告养病却私自便利,持虎符出郡界回家,奉诏不敬。”

o

o

杜钦上书给王凤说:“二千石官员患病,准予带职休假回家养病,有旧例可循;但未规定不得离开郡境,法令无此条文(亡着令)。《书传》说:‘奖赏如有疑问,倾向于给予,’是为了推广恩德鼓励立功;‘惩罚如有疑问,倾向于免除,’是为了慎用刑罚,弥补难以确知之处。现在抛开法令与旧例而援引不敬之法,很违背‘疑罪从去’的本意。如果认为二千石官员守卫千里之地,肩负军事重任,不宜离开郡境,准备以此制定刑法作为后世准则,那么冯野王的罪过是在未制定此法令之前犯下的。刑罚奖赏关系到重大信誉,不可不慎重。”王凤不听,最终免去了冯野王的官职。

o

o

当时百姓多认为王章冤枉并讥刺朝廷:杜钦想补救这个过失,又劝王凤说:“京兆尹王章,所犯罪行隐密,京师之人尚不知晓,何况远方之人!恐怕天下人不知道王章真有罪,而以为他是因上书言事获罪。这样,就会堵塞直言进谏的源头,损害朝廷宽厚明察的德政。我愚昧地认为应借王章之事鼓励直言极谏,并召见郎官和侍从官,让他们畅所欲言,比以前更加开明,并昭示四方,使天下都知道主上圣明,不会因言论加罪臣下。若能如此,流言就会消失,疑惑就会澄清。”王凤禀告成帝,按杜钦的建议施行。

o

·

本年:陈留太守薛宣调任左冯翊。薛宣任郡守,所到之处都有政绩声望。薛宣的儿子薛惠任彭城县令,薛宣曾路过彭城,心里知道薛惠没有才能,不过问他的公事。有人问薛宣:“为什么不教导告诫薛惠官吏的职责?”薛宣笑着说:“为吏之道以法令为师,不懂可以问;至于有没有才能,那是天赋资质,怎能学得到呢!”众人传扬称赞,认为薛宣的话有理。

·

汉成帝阳朔二年(戊戌,公元前23年)

·

春季,三月:大赦天下。

·

·

御史大夫张忠去世。

·

·

夏季,四月,丁卯日:任命侍中、太仆王音为御史大夫。于是王氏家族更为显赫,郡国太守、国相及州刺史都出自王氏门下。五侯的弟弟们争相奢侈,贿赂赠送的珍宝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都聪敏通晓人事,喜好士人,供养贤才,倾尽钱财施舍他人以抬高自己;宾客满门,竞相为他们制造声誉。刘向对陈汤说:“如今灾异如此严重,而外戚(王氏)日益强盛,发展下去必然危害刘氏江山。我有幸作为皇族远亲,累世蒙受汉朝厚恩,身为宗室遗老,侍奉过三位君主(宣、元、成)。皇上因我是先帝旧臣,每次进见,常加优待礼遇。我若不说,谁该说呢!”于是上密封奏章极力劝谏:

·

“臣听说君主没有不想安定的,然而常陷于危亡;没有不想长存的,然而常遭灭亡;这是因为失去了驾驭臣下的方法。大臣掌握权柄,把持国政,没有不为害国家的。所以《尚书》说:‘臣下作威作福,就会危害你的家,凶乱你的国。’孔子说:‘爵禄离开王室,政事落到大夫手中,’是国家危亡的征兆。如今王氏一姓,乘坐朱轮华毂(高官车驾)的有二十三人,青绶、紫绶(高官印绶)、貂尾、蝉冠(侍中、中常侍冠饰)的官员充满宫内,像鱼鳞般排列在皇上左右。大将军王凤主持国事,独揽大权,五侯骄横奢侈僭越礼制,一起作威作福,独断专行,行为污浊却假托治国,心怀私利却标榜为公,倚仗太后的尊贵,利用与皇帝的甥舅关系,树立自己的权威。尚书、九卿、州牧、郡守都出自他们门下,掌管国家枢要,结党营私;对他们阿谀奉承的得到升迁,违逆怨恨的遭到诛杀伤害;游说的人为他们帮腔,执政的人替他们说话,排挤宗室,孤立削弱皇族,对有智慧才能的宗室,尤其加以诋毁排斥,不让其在朝廷任职,唯恐他们分权;多次提起燕王刘旦、盖长公主(武帝女)谋反的事来使皇上疑忌宗室,避讳吕后、霍后专权的事而不肯引为鉴戒。他们内有管叔、蔡叔那样的叛乱萌芽,外假周公摄政那样的言论,兄弟占据要职,宗族盘根错节,从上古到秦、汉,外戚僭越尊贵没有像王氏这样的。事物发展到极盛必有异常的变故预先显现,成为其衰微的征兆。孝昭帝时,泰山有巨石自立,上林苑有枯柳复生,而后孝宣帝即位。如今王氏先祖坟墓在济南的,墓地的梓木柱子上生出枝叶,枝叶茂盛上出屋顶,根扎入地中,即使巨石自立、枯柳复生,也没有比这更明显的征兆了。事势不能两全其美,王氏与刘氏也不能并存,如果室子孙,守护宗庙,却让国家政权转移到外戚手中,自己地位降为奴仆,即使不为自身考虑,又怎么对得起宗庙呢!妇人以夫家为内,以父母家为外,这也不是皇太后的福分。孝宣皇帝不给舅父平昌侯(王无故)实权,是为了保全他。明智的人在灾祸未成形时就造福,在祸患未发生时就消除。陛下应颁布英明的诏书,发出德音,提拔任用宗室,亲近信任他们,罢黜疏远外戚,不授予他们政权,都让他们退休回家(就第),以效法先帝(宣帝)的作法,优厚安置外戚,保全其宗族,这才真正是太后的心意,外戚的福气。王氏可永保爵禄,刘氏可长安社稷,这才是和睦内外两姓,子子孙孙长治久安之计。如不实行此策,田氏篡齐(指田氏代姜齐)就会在今日重现,晋国六卿专权(指三家分晋)必然在汉朝兴起,成为后世的忧患,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了。请陛下深加思虑!”

·

o

奏章呈上后:成帝召见刘向,叹息悲伤他的心意,对他说:“你暂且休息吧,我会考虑的。”然而最终不能采纳他的建议。

o

·

秋季:关东地区发大水。

·

·

八月,甲申日:定陶共王刘康去世。

·

·

本年:改封信都王刘兴为中山王。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