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崇明之二创盛世大明 > 第141章 儒家之争2

第141章 儒家之争2(2/2)

目录

他指着温体仁手里的信纸,又指向地上缩成一团的管家,声音陡然拔高,震得殿内的烛火都剧烈摇晃:“孟子说‘民为贵’,你们却派亲信跑到陕西,抢百姓的救命麦种!那田埂上的农户,一家五口就指着这点麦种过活,被这狗东西抢了不说,还被打手推搡在地,差点断了生计 —— 这就是你们的‘保民’?”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们却堵着皇后的宫门,吓着朕身怀六甲的妻儿!皇后在宫里担惊受怕,动了胎气,你们在宫外高呼‘仁政’—— 这就是你们的‘仁心’?!”

温体仁涨红了脸,却没有退缩,他梗着脖子,声音虽沙哑却依旧坚定:“陛下!此乃少数官员借‘孟子之说’谋私,并非所有儒生皆是如此!宋朝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守西北、兴水利,以一己之力护万千百姓;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变法,欲强宋保民,虽败犹荣;本朝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清吏治、苏民困,让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徐光启大人编《农政全书》,教百姓耕作之法,亦是务实为民 —— 他们皆是儒生,皆是奉‘民本’理想,行救国之实!”

“救国之实?” 崇祯猛地将温体仁推回地上,温体仁重重摔在金砖上,却立刻撑着地面抬起头,眼神依旧不卑不亢。崇祯看着他这副模样,怒火中烧却又生出几分复杂:“你说王安石?他奉孟子‘制民之产’的理想变法,却被你们这群喊着‘祖制不可变’‘儒学不可改’的儒生骂作‘异端’‘离经叛道’,最后被贬谪江南,眼睁睁看着新法废弛,天下流民四起,这就是你们对‘理想’的态度?”

“你说范仲淹?他守西北时,奉孟子‘保民’之念修城练兵,却因你们党争,被斥为‘朋党’,三起三落,到老都没能让‘先忧后乐’的愿景,真正落到百姓身上 —— 党争的是你们,喊着‘仁政’的也是你们,这就是你们的‘经术共治’?”

他俯身,盯着温体仁的眼睛,字字如锥,扎得人胸口发疼:“还有徐光启!他信孟子‘制民之产’,想编农书教百姓谋生,可你们这群人,天天围着‘程朱义理’吵来吵去,为了东林、齐楚的派系之争,堵着他的嘴不让他说务实之语!他只能等到五十多岁,借着修历的由头,偷偷摸摸编《农政全书》—— 这就是你说的‘儒生理想’?是你们把孟子的‘民本’,变成了党争的幌子,变成了挂在嘴边的空话!”

温体仁趴在地上,肩膀剧烈颤抖,却没有再反驳。他想起方才在渭水田埂上,百姓围着他跪地哭求的模样,想起那妇人捧着被抢走麦种的布袋,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的无助;想起皇后信里 “动了胎气” 的字句,想起京中那些官员借着 “儒学” 之名争权夺利的嘴脸,再念及孟子 “保民而王” 的原话,只觉得喉咙发紧,脸上发烫。

他缓缓直起身,双手拢在袖中,对着崇祯深深一叩,腰背依旧挺直,声音却带着几分沙哑的悔意,却无半分谄媚:“陛下…… 臣知罪。”

“臣身为吏部兼户部尚书,未能整肃吏治,未能遏制党争,是臣之过;臣身为儒臣,未能坚守孟子民本初心,反让宵小之辈借‘理想’谋私,是臣之失。”

“是臣把孟子的仁政念歪了,把民本念空了,把君庶共治变成了党同伐异的工具 —— 陛下,臣甘愿受罚,只求陛下给臣一个机会,让臣弥补过错。”

目录
返回顶部